第58章 旅行(第1页)
五月的九寨沟,阳光透过经幡洒在赵母肩头。她裹着藏青色披肩站在镜海旁,颜恬半蹲着帮她调整围巾,赵光庭举着相机后退两步,镜头里忽然闯进一对互相整理冲锋衣的老夫妇。快门声里,赵母鬓角的白发被风吹起,披肩流苏轻扫过湖面,惊起一圈细碎的金光。
深夜的民宿里,一片静谧。颜恬斜倚在床头,手指在手机屏幕上飞快地滑动,处理着一封又一封的邮件。她的眉头时而紧蹙,时而舒展,显然这些邮件的内容让她有些纠结。
赵光庭则静静地坐在窗边,专注地调试着新设备。他的手指在键盘上灵活地跳跃,屏幕上的代码不断闪烁,仿佛在诉说着他内心的思绪。
暖黄的台灯下,赵母正对着电视,聚精会神地学习藏语。她的声音轻柔,带着江南特有的软调,“扎西德勒……”每一个音节都被她仔细地模仿着,虽然有些不标准,但那份认真劲儿却让人感动。
老人的手指在笔记本上一笔一划地写着音译,那娟秀的字体让人不禁想起她年轻时的模样。在她的身旁,放着白天在沟口买的牦牛肉干,那是她特意为儿子准备的。她记得儿子说过,这是程序员熬夜必备的零食,可以补充体力,让头脑保持清醒。
返程那天遇上下雪,航班延误的消息让赵光庭眉心紧蹙。颜恬正给客户打电话,忽然感觉有人往她手里塞了颗水果糖——赵母不知从哪弄来的青稞奶糖,糖纸剥开时发出清脆的响。“尝尝,”老人指了指候机厅外的雪山,“像不像家里冰箱冻过的奶砖?”
六月,阳光灿烂,公司年会的大礼堂里灯火通明,人头攒动。颜恬身着一套崭新定制的藏青色西装,剪裁合身,线条流畅,显得她干练而又优雅。她的胸前佩戴着一枚平安扣,那是赵母送给她的礼物,在灯光的照耀下,泛着温润的光芒,仿佛散发着一种宁静祥和的气息。
当颜恬走上讲台,开始她的演讲时,她的声音清晰而有力,充满自信。她谈到了公司的技术迭代,以及背后的稳定系统。她强调了家庭对于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性,家庭就像是一个稳定的基石,支撑着人们在工作中的努力和奋斗。
就在这时,镜头扫过观众席,捕捉到了一个特别的身影——赵母。赵母正襟危坐,她的手中紧握着一个从九寨沟带回的转经筒钥匙扣,那是她旅途中的纪念品。她的表情专注而认真,似乎完全沉浸在颜恬的演讲中。
前排的一位年轻员工注意到了这一幕,他迅速拿起手机,偷偷拍下了赵母的照片。然后,他打开公司内部论坛,配上一段文字:“原来大佬的后勤部长长这样啊!”并将这张照片发了出去。
这张照片在论坛上引起了一阵小小的轰动,员工们纷纷留言评论,有人赞叹赵母的气质优雅,有人猜测她与颜恬的关系,还有人调侃说这是“后勤部长的秘密武器”。然而,这一切都没有影响到颜恬的演讲,她继续专注地阐述着自己的观点,而赵母也依然静静地坐在观众席上,聆听着儿媳的发言。
入伏那天,赵母在阳台发现多肉盆里长出了不知名的野草。她戴着老花镜蹲在地上辨认,忽然听见书房传来争执声——颜恬和赵光庭正在为新算法的落地路径争论。老人转身去厨房切了盘冰镇西瓜,推开书房门时,正看见两人同时伸手去拿桌上的资料,指尖相触的瞬间都笑了。
“先吃西瓜。”赵母把盘子放在中间,“你们爸当年和我吵车间排班表,最后还是靠我腌的酸黄瓜和解的。”颜恬咬着西瓜籽笑出眼泪,忽然想起上次开庭前,母亲也是这样用食物切断了她和焦虑的连接。
八月的某个周末,赵光庭在客厅组装新到的智能花盆,颜恬窝在沙发上看行业报告,赵母抱着毛线筐坐在落地窗前。阳光穿过她指间的杏色毛线,在地毯上织出温暖的光斑。“这是给小孙子织的毛衣,”老人忽然开口,颜恬手里的咖啡杯晃了晃,和丈夫对视的瞬间红了眼眶。
深秋的广场舞比赛现场,颜恬和赵光庭穿着印有“赵妈妈应援团”字样的卫衣,举着荧光牌站在人群里。当赵母踩着《我和我的祖国》的节奏旋转时,藏青色的裙摆扬起,露出里面绣着多肉图案的打底裤——那是颜恬偷偷找裁缝定制的。评委打分时,老人忽然对着镜头比了个心,看台上爆发出哄笑,赵光庭手机里的直播画面,实时弹幕正在疯狂刷屏“婆婆好可爱”。
初雪降临的夜晚,三人围坐在火锅旁。赵母往颜恬碗里添了片毛肚,忽然指着阳台:“你们看,那株野草开花了。”淡紫色的小花在风雪中轻轻摇曳,旁边的多肉叶片肥厚饱满,叶片上还挂着颗水珠,像极了那年春天的新芽。颜恬忽然握住母亲的手,触到掌心的老茧——那是年轻时在纺织厂握梭子磨出的痕迹,如今正温柔地包裹着她的指尖。
跨年钟声响起时,赵母在阳台挂上新的灯笼。颜恬倚着门框看她踮脚调整灯穗,忽然发现母亲的背有些驼了,可当老人转身时,眼里的光依然像年轻时那样明亮。“新的一年。。。”赵母拍拍手,“咱们的多肉该换盆了,还有光庭的颈椎,恬恬的胃。。。”
话音未落,窗外绽放起绚丽的烟花。赵光庭揽住妻子的肩,看着母亲在烟花的光影里给花盆松土,忽然觉得所谓岁月静好,大概就是这样——有人在烟火里种春天,有人在时光里织温暖,而他们,终将在这烟火与时光里,长成彼此最坚实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