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殿试(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是。”怀瑾轻声应和。

二人再不提其他,只沉默走到了大殿之外,听候宣召。与她们一起的,还有许多贡士,其中女子约有三分之一。

“宣今科士子进殿。”

沈沁甫一坐定,便与言昭一唱一和说了几句场面话,就直接把士子都召进大殿。

今岁的殿试是有些不一样的,题目还是言昭一意孤行拟定的。如今她与沈沁实行的是轮班制,比如上一个大朝会是沈沁拿主意,这次就到了言昭,且不设置一票否决权。

上朝的时候沈沁照样坐老位置,倒是言昭不再站在下首,默默站在沈沁跟前。朝臣也都习惯了这对“夫妻”的想一出是一出,只权当看不见,省得自寻烦恼。

怀瑾、柳思与众贡士入殿站定,殿中设案八十,一人据一方,自研笔墨,等待上头的人出题。

沈沁没有说话,只是扫了言昭一眼,眼里还有不高兴。

言昭假装看不见,轻轻咳了几声便吩咐吏部尚书宣读试题。

“景安五年春殿试,上问政。众士子听!”

“学生在。”

底下的学子都撩开袍子跪下叩首。

“试问地利于国?试问海利于国?”

这次的试题便是言昭出的,不是为了偏心怀瑾,而是借此次殿试给天下一个开海的信号,这事沈沁是不赞同的。这也正常,这时候的社会思想还停留在农耕为本上,比起海事,沈沁更在意的依旧是农事。

商或许是必要的,但农才是一国的根本,在沈沁看来,民间开海要有分寸,最好是隐匿于民间,而不是让朝廷来主动引导。

但言昭不一样,或许是依托后世的史书,又或许是现代人的自大,她始终把眼光放在那汪洋的大海之上,哪怕前几次都没有太实际的收获,哪怕管安的船队到现在未归,但是开海是必行之举。

“问士子策!”

众士子便都再叩首,方才站起身,准备磨墨书写。

这次的会试头名是柳思,按理当有优待之问,但柳思是女子,又是第一届的女子,若关注太多,对于她的努力是一种侮辱。

言昭微微叹口气,只能自我安慰,人生还长,女会元又何止这一次呢?可是之后的会元也不是柳思了,她所失去的在日后再漫长的时间里都无法补足。

这是时间的亏欠,这是历史注定的亏欠。

但,毫无办法。

言昭没有多说什么,柳思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她只是自己磨墨,准备交出科考路上的最后一份答卷。

怀瑾没有多想什么,她跟着言昭做事,尤其开海这件事她接触最深,自然海事利弊心里有数,或许是有一点儿类似作弊的心思,但在言昭的眼神投来的时候她明白了。

这场科考,这场殿试,只能有一个胜出者,而这个胜出者必须是女子,以提振天下女子志气。

主子,也不是没有私心的人啊。

言昭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看了一眼怀瑾,她相信,她们主仆多年,怀瑾必然懂自己的用心,甚至也无法拒绝自己的用心。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