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发明了大蒜素(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班头上前一步,抱拳道:“兄弟,府医学正在征集大蒜,是刘明义大夫需要用于救治灾民。听闻老唐酒楼窖藏丰富,不知可否捐些出来,救救急?”

伙计皱了皱眉,摇头道:“官爷,您也看到了,我们酒楼被洪水冲得七零八落,窖藏的大蒜早就泡了水,剩下的还得留着自家用。实在抱歉,帮不上忙。”

班头还想再说什么,伙计已经转身进了后厨,显然不愿再多谈。班头叹了口气,带着衙役们悻悻离开。

伙计回到后厨,正巧碰上唐雪。她见伙计神色不悦,便随口问道:“方才外头是谁来了?”

伙计叹了口气,将衙役征集大蒜的事简单说了一遍,末了还抱怨道:“这些衙役真是烦人,我们自家都难保了,哪还有余力帮别人?”

唐雪闻言,眉头微蹙,心中隐隐觉得事情不简单。她问道:“他们说是为了救治灾民?可有说是哪位大夫需要?”

伙计挠了挠头,回忆道:“好像说是刘明义大夫。”

唐雪一听“刘明义”三个字,眼中顿时闪过一丝光亮。

“怎么不早说?”唐雪语气中带着一丝责备,随即轻声吩咐道,“去地窖把剩下的两筐大蒜都搬出来,给衙役送去。”

伙计一愣,有些为难:“小姐,那可是咱们最后的大蒜了,这些蒜还得留着做菜用呢。”

唐雪道:“救人要紧,酒楼的生意可以慢慢恢复,但人命关天,耽搁不得。”她的声音温柔似水,语气却果断,左右让人无法拒绝。

伙计见唐雪态度坚决,不再多言,连忙叫上几个伙计赶往地窖。唐雪则亲自跟了过去,指挥他们将两筐大蒜搬上马车。她站在酒楼门口,看着衙役们将大蒜装车,心中稍稍松了口气。

班头见唐雪如此慷慨,心中感激,抱拳道:“唐小姐大义,小的代灾民谢过了!”

唐雪微微一笑,真诚道:“班头不必客气,刘大夫曾救过我,如今他需大蒜救人,我自然义不容辞。只希望这些大蒜能帮得上忙。”

班头连连点头,带着衙役们将大蒜送往为民医馆。唐雪站在酒楼门口,目送马车远去,心中却隐隐有些不安。她转身回到酒楼,吩咐伙计们继续打扫卫生。

她来到后厨的角落,掀开一只大木箱的盖子,里面堆满了新收的稻米。她伸手抓了一把,米粒饱满,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这是唐家田庄今年刚收上来的新米,原本是准备留着过年用的,但眼下灾情紧急,她毫不犹豫地决定拿出来施粥。

“二小姐,您真要施粥?”一旁的厨娘忍不住问道,语气里带着几分担忧,“这米可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若是都施出去了,年底可怎么办?”

唐雪轻轻点了点头,“年底的事年底再说。眼下这么多人饿着肚子,我们既然有粮,就不能坐视不理。”

厨娘张了张嘴,还想再劝,但看到唐雪那坚定的眼神,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没有再多言。

唐雪沉默片刻,低语道:“等施完粥,还得去田庄看看,今年的收成怕是保不住了,得早做打算。”

厨娘轻轻叹了口气,眼神中透出一丝忧虑。她深知唐家二小姐虽然年纪轻轻,但做事向来有主见,尤其是在这种艰难时刻,她的决断往往比旁人更加果断。

厨娘回应道:“小姐说得对。”

唐雪走到后厨门口,望着外头渐渐聚集的灾民,心中五味杂陈。洪水过后,城中的粮价飞涨,许多人家已经断粮,尤其是那些本就贫苦的百姓,更是雪上加霜。她想到自己身为唐家二小姐,老唐酒楼的继承人,肩上担着的不仅是家族的生意,更有一份对城中百姓的责任。

不久后,衙役们将两筐大蒜送到了医馆。卫斓和明义看到这些大蒜,心中大喜,连忙指挥药童们将大蒜搬进后院。

入夜,医馆后院支起一口陶灶,火光映照着每个人的面庞。卫斓亲自操持,将捣碎的蒜泥倒入天锅甑。这本是她之前用来蒸馏酒精的器具,如今却派上了新用场——蒸馏大蒜素。

蒸汽顺着铜管缓缓淌进青瓷碗,渐渐凝结出淡黄色的油珠。这是她经过多次试验后得出的方法。虽然这种方法不及现代的提纯工艺,但在当下却足够制出有效的抗菌药液。

大蒜破碎后,其特有的蒜酶活化,催化蒜氨酸形成大蒜素。

这,就是大蒜素。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