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三十年代戏剧 曹禺雷雨(第1页)
一、中国现代戏剧(MordernDrama(TragedyTragicdrama&edyicdrama))概述
戏曲Opera
拓展:悲剧的涵义
原始的酒神祭祀中,歌队扮演的是与神灵相通的,引导众人集体狂欢的角色。歌队最初的意思便是“舞蹈”,精神高涨的人们在歌队的带领下纵情狂欢,类似于“醉酒的梦境”。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盛赞歌队给希腊人带来的癫狂,称希腊人在此中“复归大自然的怀抱”,并肯定他们借此“发现了自己。”
随着集体狂欢发展为特定舞台上表演特定情节的戏剧,歌队的功能也悄然改变。他们带上不同的面具以代表悲剧中不同的角色,主要是主人公身边的人(如《俄狄浦斯王》的歌队即忒拜长老们、《特喇喀斯少女》的歌队即得阿涅拉的闺蜜们、《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的歌队即科罗诺斯长老们),在对白的间隙中吟唱诗歌,为演员争取面具替换和休息的时间(悲剧起初只有两个演员加歌队,索福克勒斯将其发展为三个演员);有时候也担任神的代言人(主要是歌队长),警示或责难主人公,暗示酒神的痛苦无处不在,不要忘记诸神和命运的力量。
歌队出场多次,演唱若干曲,每曲又分首、次、末节(有的曲缺少末节)。从节奏与拍子来看,曲与曲之间的末节相同,但首、次节不同。每曲的首节与次节相同,构成aan,bbn,……的形式。
雅典的酒神剧场
《诗学》提出剧场的六大元素,分别为情节(plot)、角色(character)、思想(thought)、语言(language)、音乐(music)与景观(spectacle)。
2)从文学自身发展看悲剧起源
01、古希腊神话故事:前9末C-前7C初——《荷马史诗》、《神谱》
关于希腊神话与传说中的那些动人故事,最初是由荷马、赫西俄德等“黑暗时代”的游吟诗人从民间流传的散乱片断中整理编纂而成的。
这些片断一方面是人们对已逝的迈锡尼时期阿卡亚人的血与火的英雄业绩的依稀回忆,另一方面则是希腊初民们对宇宙起源和演化过程以及其他自然现象进行原始思维的结果。
02、系统叙事诗:前7C-前6C——《塞浦路斯之歌》、《特洛伊失陷记》、《归来》
将分散凌乱的希腊民间传说联系为彼此相关的有机体系,并且填补和充实了荷马史诗和赫西俄德作品中的许多忽略处与空缺处。
与荷马史诗不同之处在于,它把某些英雄的家族历史和不幸遭遇当作叙述的主题,并且开始明显地突出命运和神谕的重要性,从而具有了最初的悲剧色彩。
03、古希腊悲剧:前6C末-前2C中——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大多取材于以血缘关系而维系的氏族社会向以财产关系而维系的公民社会转化时期的传说。迈锡尼时代和“黑暗时代”的星辰已经在新兴的希腊文明的曙光面前迅速地消隐,每个传统的家族集团都面临着分化瓦解的危机。
这种以典型化的形式表现为英雄个人厄运的悲剧故事,实际上只不过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许多家族悲剧故事的缩影。(1)——赵林。论希腊命运中的悲剧意象[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
3)《诗学》对悲剧的定义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384-322BC),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代表作有《工具论》、《物理学》、《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
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其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悦耳之音:“用来衔接悲剧的合唱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是孕育全部对白的母腹。”——尼采《悲剧的诞生》
中国现代戏剧的开端
1866年,上海西人业余剧团建立第一个正规剧院——上海兰心剧院,每年公演数次。
1899年以后,教会学校的学生陆续在校内业余演出话剧。
1907年2月,中国留日学生组织的春柳社(主要人员:李叔同、曾孝谷、陆镜若、欧阳予倩等)在东京演出《茶花女》第三幕,被看作中国现代戏剧的开端。
此后,在春柳社、新剧同志会(陆镜若发起)、春阳社(主要成员:王钟声、任天知等)、进化团(任天知主持、中国第一个职业性的新剧团体)的努力下,新剧(彼时又称“文明戏”)由国外演到国内,逐步具有了全国性的影响。
左:“春柳社”演出《家庭恩怨记》剧照1912。4
右:北京人艺、国家话剧院等排演话剧《寻找“春柳社”》2007。5
“五四”时期的中国现代戏剧
(1)、《新青年》展开“旧剧评议”,大量引进外国戏剧资源(如1918年4卷“易卜生专号”);1920、1921年,上海民众戏剧社、上海戏剧协社相继成立
周作人:旧戏“多含原始的宗教的分子”,是“野蛮戏”;
钱玄同:旧戏具有“戏子打脸之离奇”以及追求“大团圆”结局的非现实主义创作倾向;
洪深:提倡“把戏剧做传播思想,组织社会,改善人生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