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08第 108 章(第6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别的字迹是何若水的。”张玉寒承认得也爽快。

就是她问起原因,许是因为离村太远,张玉寒抱怨得也理直气壮起来:“我娘生怕我气死老头子,特地把我找过去……”

罗美娘听了一会儿,也明白了,其实公爹那件事,后头罗美娘要收拾行李乱糟糟的,加之唐氏也没过来催促啥的,罗美娘也忘记了,倒是没想到张玉寒悄摸着居然办好了。

许是张玉寒一直端着,唐氏在他们临走前找了机会提醒儿子一回:这可是亲爹。

年纪也不年轻了,再折腾下去,他一副老骨头都得散架了。让张玉寒收敛收敛,别再拿乔。

张玉寒要是能听,他便不叫张玉寒了,所以唐氏不得不端起做娘的威严强行镇压,也没指望儿子眼下专门跑一趟南边,就是想让张玉寒把这事放在心上。

这叠纸便是唐氏把他们父子俩叫到一块,张大福说一句,张玉寒写一句的。

罗美娘听着好笑,唐氏大字不识一个,张玉寒要是真不愿意,乱写一通,公婆也无从得知,她看这叠纸上张玉寒字迹整齐、沉着,明显就是重新誉写过的结果。

另外,张玉寒要是不放在心上,哪会跟何若水打听曲县的情况。

她说起来,张玉寒死不承认,摊手道:“是何若水找我问南边商路的事情,他打算着把生意做到外面去,我们讨论了一下那边几条行商路线,正好说到这个地方了。”

……什么叫口是心非,罗美娘总算见识到了。

反正这事要办也不是一日功夫能成的,罗美娘也没再细问,而是想看看有啥能在船上干的。

她把带上船的布匹全找出来,打算给家里人做几身衣裳。今年一整年下来,罗美娘其实也没工夫给丈夫闺女做衣服,在北关县虽然不用她劳作,可每日从地里回来,她整个人都累得不想动弹了,及至张玉寒中举,又是流水席啥的,各种人情往来,收拾行李,拜访辞别,一大堆事情下来,罗美娘也没空做衣服。

就是这会儿她想做,也怕做出来不合京城款式。

麦苗笑道:“景小公子不就是京城来的吗,太太怎么不把景小公子请过来问问。”

罗美娘想想也觉得是,景泽明这几日在船上也没事可干,罗美娘一叫便过来了,这会儿也帮罗美娘出了不少主意。

他虽然年纪不大,不过王府是什么地方,丫鬟女主子个个争奇斗艳,一眼望过去就没有一个丑的,光是裙子式样就给罗美娘画了不少出来。

于是,罗美娘就带着丫鬟给一家做衣裳,她自己挑了几款喜欢的,做了好几件母女装。

当然也没落下张玉寒,就是景泽明也给他做了一身,罗美娘笑道:“回家要全身新才行。”

景泽明抿抿唇,高高兴兴地收下了。今年他跟在罗美娘身边,衣食住行基本上都是罗美娘全包得,虽然材质上比不得王府奢华好看,不过景泽明却更喜欢这样平民化的东西。

就这么又过了大半月,赶在京城下头一场小雪之前,张家一家子终于到了。

得说一句,罗美娘这辈子头回见到大庆朝的首府,城墙那种迎面扑来的厚重感,还有穿戴整齐的兵士拿着兵器在城门巡视,另有进城时街边两侧的红墙黛瓦、雕梁画栋,当真是有一种不同于北阳府的繁华之像,张家一家子都把车帘掀开,看个不够。

景泽明倒是见识不少,还能一路讲解风景啥的如数家珍,这是某某楼,某某斋,有时还能说几句这些产业后头的真正主人家是谁。

罗美娘都听不过来,她最大的感觉便是:“京城这路可真好走。”都是青石板铺就,一点不颠簸,当然灰尘也是没有的。

这已经很不容易了,罗美娘这几年几回远行,当真是每一回都是风尘仆仆,一不注意,风沙便要把脸蛋头发弄脏。

景泽明道:“这条街上的路前几年才重新铺过,当时宗室里好些人都捐钱了,我父、我爹也跟着捐了两千两。还有一些官宦百姓也捐了。”

许是触景有感,景泽明在张家这么久嘴上都没出过纰漏,回京头日就忍不住要漏嘴了。

罗美娘自然也听出来了,张家其实除了张玉寒两口子,就没人知道景泽明的身世,罗美娘笑道:“京城这边好心人真多。”

景泽明就笑着,又跟他们介绍了一些京城周边的风景,一路说着闲话,马车便在张家得的那御赐四进大宅前停下来了。

其实进入这座坊时,已经能感觉到这一片的宅子跟其他地方都不一样,触目皆是简约厚重的大门装饰,气氛安静肃穆,叫习惯了街坊邻居热热闹闹的罗美娘,都有些紧张。

作者有话要说:先放上来再修改错别字和病句。

——————————————感谢在2021-08-2501:00:59~2021-08-2523:50:5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朱萸24瓶;只想快乐养老10瓶;青栀南槐、鱼找水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