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人到中年后(第3页)
董茂梗着脖子和校长硬怼。
“我之前就说过,中华几千年,从隋唐时候起,用的就是科举制度,那就是应试教育!怎么在你口中,考试就成了毒蛇猛兽,学校就变成了工厂、机器?我知道你不服气,你觉得你们之前那种教书方式是对的,你们被埋没?实际上你搞错了!”
李校长不知道该怎么扭正这个高材生的“死脑筋”,“你们那么搞,是因为这所中学以前教的都是最好的学生!是智商和能力都拔群的一群苗子,他们能兼顾考试和兴趣!现在给你的是一群普通的学生,你就教不了了,所以是你自己的无能!你需要的是改变教学方法,你还不明白吗?”
这是李校长来就任的第一天,在学校大礼堂的“誓师大会”上发表的内容。
那时候,他新官上任三把火,批判“丽城实验中学”的一切,要把所有的东西都推翻重来。
“什么实验?实验是不对的!你们不能拿孩子的前途来做实验,我们应该要吸取其他学校已经成功的经验,走已经成功的路,否则成绩上不去,我们的学生就等于已经被社会淘汰了!”
当时,他的这番言论引起了众多家长如雷般的掌声。
但对于他们这些教学工作者来说,这就意味着要推翻掉以前所有的积累,按照一条新的道路重来。
很多老师试了,于是他们成功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去了,学生家长满意了。一个人的成功带动了一群人效仿,从老师到学生,霎时间都成为了机器的一部分。
董茂也想试,但一直下不定决心。
过去,董茂的天真和激情全在课堂上,他生活里的一切都是教书。
他会和学生们讨论卡夫卡,加缪,讨论莎士比亚和泰戈尔,讲文学史,也讲哲学和美学。
他鼓励他们看课外书籍,要求每个孩子每个星期都要读完一本课外书,然后每周一一起交流上个星期看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他教三个班,每个班都有自己的文学小组和读书小组,几个班的学生常常在课后交流、学习,他会将他们的撰文收集并整理,再寄给一些杂志、报刊,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
但新校长的誓师大会后,学生家长举报了他。
他们认为董茂继续这种“实验性”教学,是徒劳的消耗学生应该用在学习和考试上的精力。
再加上董茂带的提高班考试成绩好几次差点比普通班还差,他的同事们也有了意见,所以没过多久,董茂不允许再当班主任了,他的“教学实验”也被叫停了,再到后来,他被调去普通班,顶替了一个怀孕的女老师。
这一顶替,就在普通班教了两年,再也没接触过所谓的“优秀生源”。
他也后悔过,到了普通班,他开始学着和其他老师一样,枯燥的刷专题训练,无穷无尽的综合练习,带着学生们不停地摘抄各种名人名句、去做各种类型的应试作文……
这种妥协是一种对身体和意志力的消耗。
消耗了太久后,董茂必须要找一个喘息的出口。
他想起了自己那位去了魔都的朋友端木彦。学校里所有的老师都知道端木彦私人时间会写点东西,赚点外快,但没有人知道他写的是什么。
两年前,端木彦突然辞职离开丽城,之后网上突然曝出他拿了几项科幻界的重要奖项,他们才知道这位总是窝在阅览室且“性格有点问题”的洁癖老师,原来一直在写科幻小说。
董茂大概是学校里唯一一个知道他笔名是什么的人,但他从不和端木彦讨论有关写作的话题,也不看他的东西。
以前端木彦没出名时,他们两个在学校里都“特立独行”的老师,相互之间保持着君子之交。
等知道端木彦出了名、去了魔都发展后,董茂就没再主动找过他,也没想过攀什么关系。
时隔两年,董茂第一次主动点开了端木彦的微信。他“求教”他有关在网上写书的事情。
从端木彦那里,董茂弄清楚了怎么在创梦注册、怎么发表文章的流程。
之后,董茂开始写这本《正当少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