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人到中年后(第2页)
每次这位校长找他,总没有好事。
果不其然,等他进了校长室,迎面而来的就是李校长对他的指责。
“董茂,有人举报你在教学外搞兼职!”
又是举报?
又是举报!
“我从来不弄课后补习!”
董茂觉得受到了极大的侮辱,立刻反驳道,“我所会的知识,我都在课堂上教给我的学生了!你们这是污蔑!”
“我没说你去搞补习。但是你利用上班时间看小说、写小说,而且还借着写书在网上发表污蔑同事、领导甚至是学生的言论……”
李校长从办公桌上抄起厚厚一叠的文档,递给董茂。“你觉得这样对吗”
董茂没想到会有人发现他在写书,顿时如冷水浇头。
他脑子里一片空白,浑浑噩噩地接过了这足以让不爱看书的人直接丢掉的厚厚一叠文件,随意翻了几页。
满满的一页纸上,摘满了他那本《正当少年时》的节选,并不是整本内容,而是断章取义的大段大段文字。
【我的学校,正在变为工厂,我们的学生,已经沦为了考试的机器。所有的一切都工厂化了,开放的文本被归缩为标准答案,个体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就变得不合时宜,这将我们的课业变得乏味,而且只能培养出乏味的人。】
【教导主任、考官、校长,这些在权力体系里能轻易影响他人的人,并没有将一切引导到好的方面,反而借着这样的权利,压抑起其他不同于他们的一切想法,然后机械而死板的执行。】
【那一刻,我意识到,我的学生并没有理解我这么做的意思。他们没有理解我传授的文化、知识或是美,他们只是把在我这里学到的东西化为夸夸其谈的谈资,当做炫耀的资本、同龄人间展示自己的话术,他们用我教的美好事物来歧视他人……知识是没有对错的,但卖弄知识的人却更加恶劣。】
如果说举报他的人是《正当少年时》的书迷,那他一定是其中最偏执、最狂热的一个。
他甚至用有颜色的记号笔分门别类的画出了颜色,在旁边标注起“批评学校”、“批评校长”、“批评学生”等等的句子。
他甚至在每个标注下写着,“疑似批评的是初三二班的语文老师姜。疑似映射的是教导主任任”等这样的缩略。
董茂愤怒到人都在发抖,颤动着双手翻起了后面那一段段的文字。
这位用纸笔做调色盘的举报者,不但用做课堂笔记的方式分门别类的标完了那些“疑似”,还在每一段的末尾都用小字标注了“节选自《正当少年时》第八段”这样的索引,严谨的好似一篇论文。
上一次他见到这样的东西,还是同事端木彦做的写作大纲。
但这不可能是端木彦做的。
那是他在学校唯一能说上话的人,用他们彼此私下开的玩笑来说,在丽城这个环境,只有彼此是值得谈话的对手。
“怎么样?我没污蔑你吧?”
李校长冷笑着问。“是不是清楚的不能再清楚了?”
“我只是在工作闲暇之余,随便写写东西。我下课后的时间,都是属于我自己的。”
董茂攥着举报稿的手指捏到发白,“而且我写的是小说,小说都是假的……”
“小说是写作者人生的影射!”
李校长破天荒地冒出了一句水平极高的话,“正是因为你愤世嫉俗,看什么都不对,所以才会写出这样的东西来!这个社会没问题,这个制度没问题,学生也没问题,我看是你有问题!”
“我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