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中影(第2页)
李南卿:……
反思结束。
宋谦寻的话又密起来,先聊这家新开的糖水铺子,又唠叨半晌卢大人私藏的好酒,最后突然长舒一口气,叹道,“还是海城这种小地方好呀,晚上全无宵禁,不比那京都。”
这话李南卿怎么听怎么怪,没好气回他,“是,奴家不比官老爷,出身高贵。半夜也能去路上疾驰。”
话里带刺,是李南卿惯有的风格。宋谦寻闻言,似乎是有些讪讪,眼中神色晦明莫辨,轻声道,“京都……姑娘有空,可去京都一游。”
他似乎是在回话,却又似乎只是在自言自语,语气竟然附着些许怅然与相劝之感。
李南卿只当他在回忆自己早已落魄的高贵家世,便也不再讽他,静默下来。
夜色凉如水。
两人一前一后走着,皆是心事重重。不多时,周遭逐渐人声鼎沸,热闹得如同早市一般。
不远处的石街一侧,撑立着几个布篷。篷下坐了足足十几桌人,都是些年纪不大的姑娘小伙,说说笑笑。一块旌布在布篷上飘动,上绣「夜冰糖水铺」五个大字。
这是半个月前城南新开的糖水铺子。凭借着五花八门的糖水种类以及至后半夜的超长经营时间,一时间在海城县风头无二,几乎是所有夜归人休憩必去之所。
平日里,虽说李画并不管李南卿是否晚归,但为了第二日捕鱼的好精神,李南卿从来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不曾在这个点上街觅食。
相较之下,宋谦寻瞧上去就熟手很多。他唤来小二推荐了些糖水种类,又自来熟地询问隔壁桌都点了什么,最后不忘给老板附上陈随安的名字。
片刻后,买一送一的新鲜糖水便上了桌。
李南卿对这一切都有些生分,人也跟着拘谨,半晌才执勺尝了一口,却立刻眸间闪闪。
渔家贫苦,她还从未尝过如此甜美的新鲜玩意。
宋谦寻就不一样了。一碗下肚后连连夸赞,顷刻间又点两碗,嗳气点头,“这家的糖水,竟然甚有金陵之味!”
李南卿答不上他有关金陵的任何评论,便安静地品尝着,等他和自己谈论卷宗之事。可等了半天,对面之人仍然只是在夸糖水,甚至大有再加两份的意思。
李南卿只好隔袖按住他要招小二的手,问他,“宋大人,约我来此,总不会只是吃糖水罢?”
宋谦寻连忙竖起食指对在嘴边,“嘘”了一声,“人多口杂,叫我温辞便好。”
紧接着,他挪腾了木椅,用衣袍把自己身形拢在木桌前,从袖中滑出那几张纸来。
“刘家自曹氏失踪后的卷宗,都在这了。”他压下声音,“可费我不少心思才偷出来的。”
李南卿没搭理他最后那句邀功似的添油加醋,接过卷宗,凝神细看。
「刘良妻曹氏,年二十有七,江都扬城县人……延兴八年二月回扬城县省亲,后未归,判失踪……」
「刘良幺女,年六岁,江都海城县人……延兴八年三月溺毙于后院荷花池,判失足落水,非他杀」
「刘良第五女,年七岁,江都海城县人……延兴八年四月溺毙于后院荷花池,判失足落水,非他杀」
「刘良独子,年五岁,江都海城县人……延兴八年五月因水患从船中失足落入外海,溺毙」
“如何?”宋谦寻耸肩,用自己的身形罩住这一桌子纸,问道,“我觉得不太对劲,不知姑娘怎么看?”
李南卿攥着纸的指尖一圈圈摩挲着最角落的字,那是“外海”两个字。
“大……温辞,卢大人没有再写刘良为什么会带着小儿子乘船去外海吗?”她说着,抬眸望向桌对面的宋谦寻。那一双丹凤眼斜斜飞起,如墨画晕染开去,长睫掩映下,即便不带感情,亦能勾人心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