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0章 番外 唐安妮(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比夜晚的白炽灯灿烂,比白天的阳光更灿烂。

明明她们的工作是那样的辛苦。

唐安妮觉得自己病了,她竟然会羡慕这些农妇和女工。

她们从事着体力劳动,是社会公认的不体面的工作。只有没上过大学,家里条件又差的人才会靠出卖体力来换取工钱。但凡稍微讲究点的,知道要上进的,都会宁可钱拿的少一些,也要当坐办公室的人。

只有那样才有前途啊。

因为就算是劳动,脑力劳动也肯定要比体力劳动高贵,有发展前景,有未来。

唐安妮觉得自己应该同情这些女人的。

她们肯定没上过大学,甚至连中学都没读过,文化水平太低,根本不知道美好的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所以才会为了眼前一点点小事就笑得那么开怀。

可她越看越羡慕,她羡慕她们可以对生活如此知足,她羡慕她们靠自己的双手获得了报酬,养活了自己和家人。她羡慕她们为自己的人生和工作而骄傲。

一个人过得幸福不幸福,眼神骗不了人。

她们满手污泥,满头大汗,可她们的眼睛闪烁的全是希望的光。

那光芒是如此耀眼,就像天上的星星,让人抬头看着就忍不住朝它的方向前进。

所以她沉默了,默认了妈妈对她评价的任性。

没错,她就是任性啊。

她循规蹈矩了20年,一直乖乖地当着唐家大小姐,甚至准备把自己当成祭品去联姻。

现在,她不想再当祭品了,她想去探寻人生的意义。去那个古老的,她从未踏足,据说有她的根的地方。

伯伯说好。

她跟随伯伯到了红色中国,却只在上海停留了不到一个礼拜。伯伯没有驱赶住在唐家老洋房的租客,只给他们定了规矩,要好好爱惜房子,然后伯伯凭借大学文凭和翻译的文章,成功地在研究所找了份工作。

伯伯建议她利用自己的优势,留在研究所当翻译也好。

可是唐安妮对此不感兴趣。她本来就对理工科兴趣缺缺,也看不上那几十块钱的工资。

她踏上这片土地的目的是为了寻找自己心中的答案。

人生的意义在哪里?身为女性,究竟要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价值?

可这个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最复杂多变的地形最复杂。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个地方的人都不一样。她突然间不知道该去哪儿寻找答案。

伯伯给她建议:“你不是对红旗渠很感兴趣吗?那就自己去看看呗。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了就知道了。”

她心动了,跟随回城下放知青代表团的人一块坐上了火车,然后又转了驴车,和他们一道看了那条壮阔的水渠。

真的是穿越了高大的山脉,一点点凿出来的水渠。时值盛夏,河水清澈,哗哗的流淌,浇灌了两岸的稻田,让丰收变成了触手可及的希望。

唐安妮不知道该如何形容那瞬间自己的震撼,他就呆呆地站在水渠旁,瞧着河水奔流不息。

那一刹那,她心中涌现出种古怪的情感,她脱口而出:“我能留在这里吗?”

陪伴她的知青嘻嘻哈哈,直接表示:“可以啊,欢迎,大队小学正缺老师呢,你要不要过来代课。”

知青大回城之后,很多乡村小学陷入了适时的瘫痪状态。短时间内,地方政府也无力调配这么多教师资源。所以有些学校停办了,有些学校合并了,尤其是偏僻村落的孩子,不得不翻山越岭去上学。

这一回他们知青代表团回来不仅仅是为了回忆自己的青春,也有人存了心思再留下来。

比起大城市,这里的条件肯定更简陋。可他们下放多年,反而更加习惯这儿的生活。似乎在这里,他们增加能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

唐安妮点头:“好,我愿意去当乡村教师。”

她留了下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