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亲(第1页)
贾府一直遵循着一日两餐的习惯,大多时候都是过午不食。
贾政寻思着久了没见这个妹夫,如今既是来了,当然也得好好地接待一番。
故而邀着兄弟几个一起在院里吃酒。
觥筹交错间,贾政便问起了林如海此次进京的缘由。
“林丫头进京来,让琏儿去接就是,还劳得你亲自跑一趟,若是误了政事,岂不是得不偿失?”
林如海无甚兄弟姐妹,平日里与人吃酒也是官场上的那些酒肉朋友,少不得要左右逢源,着实心累。
如今见贾政几人如此重视自己,又是自家亲戚,虽少有往来,但仍觉亲切,加之贾敏早逝,他本就对着贾家有些愧疚之意,故而言语之间更加客气。
“二舅哥多虑,老太太病重我本就该来看看的,再者我已打定主意告老还乡,带着黛玉回姑苏了。”
“什么?你这是在胡闹!”贾政鲜少在人前发怒,极力维持着自己儒雅士大夫身份。
可是现如今他听到了什么?
巡盐御史要辞官?
“你年纪尚轻,正是施展抱负的时候,怎能此时辞官呢?”
“是啊。”贾珍虽不怎么懂这些,但也知道妹夫这个巡盐御史给自家带来了多少的好处,自是不愿让他辞官。
“姑父可是遇到什么难事了?”贾珍也在一旁相劝。
林如海没想到他们对自己这个决定会有这么大的反应,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回应。
半晌,他才有些讪讪地说道:“只是近来身子不大好了,黛玉的身子也不是很好,便想着回去好好养着,家中虽算不得富裕,但养我们二人足够了。”
“你这是糊涂了!”贾政摇了摇头,一口闷下半杯酒,语重心长道,“这病了可以告病修养,怎么能辞官呢?”
“你可知你这位置有多少人盯着?”
林如海如何不知,正是因为有许多人盯着,他才觉得疲乏,稍有不慎全家都得遭殃。
“我如今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贾政被他给气笑了,他一直以为这个妹夫是胸怀大志之人,没曾想竟是这样,那么大的肥缺,怎么能拱手让给外人?
“你可曾想过我那侄女的未来,你辞官倒是潇洒,自觉孑然一身,怎么?女儿也不顾了?”
贾政知道林如海膝下无子,最是疼爱自己这个女儿,故如此说。
谁知林如海却只是笑笑,说道:“正是想多陪陪女儿。”
“姑父这话就有些不对了,你陪得了他一时,陪得了他一世吗?”贾珍帮腔。
贾赦看出他们两人的着急,也跟附和,又不想输了贾政去,因此故作高深道:“糊涂,妹夫当真糊涂,女子,她终究是要嫁人的,你辞官以后,你让林丫头的婚事怎么办?”
不得不说,他说的这个也是林如海最担心的问题,虽说黛玉之前给他讲了那几分道理,但他仍觉得不太妥当。
心里这么想着,嘴上却说道:“我定会为黛玉寻一个真心待她的良人,那丫头有自己的想法,那些高门大院说不定是不大适合她的。”
贾政心中咯噔一下,他之前就听了王夫人和贾母的话,不是说那丫头和宝玉是极好的吗?
怎么现在他这话语里没有半分意思,难不成是觉得要辞官了配不上宝玉了?
他平日里见着黛玉是个知书达理的,之前又听王夫人说她有心思在后院也能镇得住,除了身子弱些,也没其他的不好,但是他也听老太太说了,她那病早已经好得差不多了,不过是个丫头,偶尔病了也不稀奇。
贾政心思急转,实际也不过片刻时间他便打定了主意,说道:“妹夫看我家那小子如何?大家知根知底,我们定也不会亏待了侄女去,到时你只管把她交给我们,你放心做官,也免了牵挂。”
林如海心说原来上次老太太递那信,自己这二舅哥原来是不知晓的。
但是连他也想撮合二人,莫不是两人当真合适?
“这事情毕竟还是黛玉的终身大事,待我回去问问那丫头的意见。”
“问她作甚?”贾政惊讶道,“自古以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难道会害了她?莫不是你这要辞官也是她让你辞的?”
“当然不是。”林如海心中一紧,他知道大多数人历来都讨厌女人在背后指手画脚,要让他们知道自己辞官是黛玉的意思,别说是议亲了,指不定怎么看黛玉呢!
说起这些事来,他竟觉得比官场应酬还要累人,连忙装醉,胡说两句便告辞了。
而另一边,贾母院里,黛玉来探望贾母,贾母的脸色确实大不如前,看得黛玉有些心疼,坐在那儿陪了贾母好一会儿。
“今晚林丫头便挨着我睡吧。”贾母想拉着黛玉说体己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