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 章 三合一(第7页)
乔翼桥总在书上看到这样一种说法——电影就是造梦的艺术。
他现在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看法。
咖啡厅里。
乔翼桥和明自钦相对而坐。
“所以,你现在感觉怎么样?”乔翼桥问,“已经决定继续读书了吗?”
“是的,无论如何,也要把高中读完再说,”明自钦笑道,“其实,我之前总觉得读书很枯燥,但现在看来,有一群人一起陪着,也还是挺有意思的。”
事实上,通过这一阵的拍摄,乔翼桥对人性也有了一点更深的看法。
人人都想走捷径,这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惰性。
尤其是青少年。
不论是学习课本的知识,还是学一些特长,其过程都是痛苦的。
但当经过一段时间的痛苦过后,这些事所带来的成就感也非常大。
反而,泡吧、打架、纹身、谈恋爱,这些事儿非常轻松,当下做的时候就能体会到快乐。
这也是为什么青少年会选择做这些事的原因。
但长此以往,这些事的快乐程度是在渐渐降低的。
人就会在追求刺激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而如何让人们想要学习,不去适应那些短暂的快乐,除了内驱力之外,还需要一些外部的助推。
其实乔翼桥之前管理帮派,无意识之间做的也是这件事。
人们常说一个导演的处女作,多半拍的是自己的事。
乔翼桥也这么觉得。
他从来没有得到过关于成功的金科玉律,只是一直在探索,管理帮派也是、拍电影也是。
这电影有问题吗?问题很多。
但同样,这样的摸索,也带给了这部电影很多不同的特质。
以上种种_来,都是在乔翼桥想如何剪辑的时候想到的。
时间回到两周之前。
因为校园里不再有太多不可控的事件发生,所以他就开始构思如何剪辑了。
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这部电影的主线到底是什么。
经过几天的思考,乔翼桥有了一个相对清晰的脉络。
要讲的,就是一个经过霸凌的偶像,加入到一个同样有霸凌的校园环境之后,想办法治愈自己的过程。
面对治愈自己这一命题,他有很多选项,比如隐忍、比如离开、比如……反击。
明自钦选择了后者。
但在反击成功之后,即使他知道这是一场社会实验,但他仍旧想继续这样的生活。
因为人性使然,刚刚得到一点温暖的孩子是不想脱离这个环境的。
这时候,再有的外部事件就是真实帮派的体验了。
在体验过后,所有角色转向,成了一个青春热血向的片子,结束。
其实主要的事件是很清楚的。
主人公的每一次转变也都有比较扎实的动机和原因。
想明白这件事之后,乔翼桥开始了剪辑工作。
作为处女作,他还是想要自己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