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第七十三章年代文23(第3页)
所以和周支书商量过后,桑语打算再招四个人负责生产,一个人顶替周庆良的位置,三个人为一组,实行倒班。
这次就不内定了,而是要招考,得识字读过书的,村里人和知青都可以参加,不过为了公平,村民和知青各招两名,以成绩最好的四人录取。
此消息一出,整个橡树大队都热闹起来,有积极看书的,也有想要走捷径求到桑语这里的。
桑语笑眯眯,看着眼前这位陌生的女知青,“你不相信自己的学识吗?不用靠走后门,堂堂正正赢得这次考试,这样也不用担心以后有人戳你脊梁骨。”
“就是,我说王梅,你差不多得了,居然跑来这里送礼想提前知道题目,要知道桑语可是厂长,虽然题目是司徒知青出的,但不代表桑知青就会帮你作弊了。”江月翻了个白眼,讽刺道。
那个叫王梅的脸色涨得通红,“你别胡说,我没有。”
江月还想要再说话,被桑语打断,“好了,她确实没有,只是想和我换些吃的而已。”
她眨眨眼,冲着江月笑笑,从屋里拿出一块肉和一把挂面,递到王梅的手上,“诺,这是你要的东西。”
王梅送来的是一斤肉票和两斤粮票,价值相等,谁也不吃亏,但是这年头有肉票都买不到肉和精细粮,所以还是桑语吃亏了的。
王梅眼睛通红,脸上有点羞惭,拿着东西就跑了。
江月转身,噗呲一声笑出来,“还是你促狭。”
“你来找我是有什么事吗?”桑语询问。
江月点点头,“是有一件事,我觉得由你和司徒知青去说一定可行,所以想让你帮知青们说说看。”
“什么事啊?”桑语奇怪。
“是关于开公社小学的事。”江月认真起来,“你看啊,我考虑过了,村里有三百多户,小孩子也有上百个,可橡树村离镇里和县里都有两个小时的路程。孩子们上学实在不方便,我们知青下乡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建设美好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辈本该为村里作出贡献,可我们干农活比不上村里人,是给大家拖后腿了。但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知青们大学上过学,对于初中高中教育不敢说,但小学一定行。”
桑语明白了,“你是希望村里开设小学,然后你可以去当老师,是吧?”
江月嘿嘿地笑,“不瞒你说,虽然我的功课也不错,但是和知青院某些人比,还是有点差距的。就去年来的唐爱国,听过他从小到大每次都是年级第一,小学是跳级上的,高中毕业也才十六。”
“这么厉害?”桑语惊讶,没想到知青里卧虎藏龙啊。
江月压低声音,在桑语耳边悄悄道,“你不知道,唐爱国他不仅学习好,还精通英语,俄语,德语。”
“那这是人才啊!”桑语感叹。
“可不嘛,”江月振振有词,“我这样的就算了,可唐爱国这么厉害,不能被埋没了。你说,他担任一个老师的职位,不算辱没了那些孩子们吧?”
桑语眼中露出笑意,也压低声音道,“看来你不是为了自己来的,是为了某人啊!”
江月的脸一下子就红了,英姿飒爽的姑娘一下子扭捏起来,“那个什么,这对村里孩子们来说,是一件大好事。只有上学了,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虽然现在没有了高考,但只有他们初中毕业,才能考入工厂,成为工人。”
“说得不错,”桑语赞成道,而且她还知道,几年后就会恢复高考,现在的小学生全都赶得上,他们是成为全面接受教育的一代人。
“这事我会和司徒泽商量,然后一起去说服支书。”她许诺道。
江月双眼发亮,“那太好了,我去通知唐爱国。”
桑语一把拉住她,“太早了,等村委决定了再说。”
江月明白过来,“也对,要是不信,岂不是让他失望。”
桑语挑眉,不知道这位唐爱国是什么样的人,居然叫江月这个假小子这么维护。
等人走了,她又陆陆续续接待了一些上门的人,有打听消息的,也有来套近乎的,都被她挡了回去。
过了两天,桑语等到司徒泽回来,和他说了这件事。
司徒泽擦手的动作顿住,沉吟了一会儿才道,“支书也在考虑这件事,去年就想办了,可我劝他稍微等等,因为去年甘蔗的事还没有确定下来。不过今年我们的厂子已经办起来了,每家每户年底至少能分到五十块钱,抽出一块两块来给孩子们交学费并不困难。还有附近几个乡的,有了甘蔗的收入,他们会愿意把孩子送来读书的。”
“会有很多人吗?”桑语原本以为只村里办一个小学,百来人分三个班两个年级就差不多了,可司徒泽却在考虑大办的事。
“前些天去那些村里,我已经基本摸清楚了情况,走一两个小时能到我们村的,或多或少都会有人送孩子过来就学,加起来一两百是有的。”司徒泽道。
为了摸清楚每个村甘蔗的种植情况,他打听了那些村有多少人,人员结构,对于上小学孩子的数量,心里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