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72房屋(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一夜秋雨,黎明方停,天

气骤然冷下来。

杨婵真的病了,不单咳嗽加重,还开始发热。

郎中诊过脉说是风寒,开了三剂解表散寒的方子。

杨妧自责不已。

小孩子不经念叨,她假托杨婵生病,果然就生了病。

连续几天,杨妧不眠不休地照看杨婵,杨婵病得蔫蔫的,吃不下东西,杨妧也跟着没胃口,很快圆圆的下巴就变尖了。

楚昕早晚各来一趟,有时候带半斤点心,有时候带包窝丝糖,有时候买二两刚出锅的酱肉用油纸包着,外面再裹层棉布,颠颠带过来。

他习惯当街纵马,赶来时酱肉仍是热着,杨妧用刀切成小块,寻只盘子盛了。两人也不进屋,就站在院子里,你一块我一块分着吃。

杨婵病了六天,第七天头上终于康复,胃口也大为好转,红枣炖的小米粥喝了足足一大碗,还吃了只核桃卷酥。

杨妧长舒一口气,念了声“阿弥陀佛,感谢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

也就是这天,临川终于在四条胡同寻到一处看着还不错的宅院,乐颠颠地请杨妧过去瞧。

宅子在四条胡同最东头,原先的主家姓常,约莫四十多岁,湖北英山县人,在京都开了间茶叶铺子。

因家中老父亲病故,常掌柜回家奔丧,也有点想叶落归根的意思,因而打算将铺子和宅子卖掉。

铺子地角不错,早已经转手了,宅子却迟迟没找到买主。

原本这排屋舍都是四进院,但常家后面一墙之隔有口水井,占用了一部分地面,便建成了大二进的宅子。

屋里桌椅板凳俱都齐备,灶上用品也一应俱全,稍微清扫一下即可入住。

更让人心喜的是院子有株一丈多高的桂花树。

可以想象初秋时节,院子里该是何等的芬芳清甜。

主家开价两千八百两银子,比附近其它差不多大小的足足贵出六百多两。

杨妧毫不犹豫地摇摇头,“房子好归于好,但是太贵了。”

加上赵氏给的五百两,何文隽送她打簪子的二百两,她手头上共有一千四百两银子,即便加上关氏分家得的八百两也不够。

况且她也不能把所有家底都用在宅子上,总得手里攥着点银钱才有底气。

房屋经纪笑道:“姑娘别只听价钱,你看满屋子花梨木家具,刚打了三年,都没怎么用过。因常掌柜家里女眷都在湖北,没来京都住过,衣柜、五斗柜跟新的不差什么,锅灶碗盆也至少八成新。要不是实在离得远带不走,常掌柜还真舍不得便宜卖了。”

杨妧将三间正房逐次看过,又到东西厢房瞧了眼,长长叹口气。

经纪说得不错,家具确实很新。

但是她也确实买不起。

杨妧不无遗憾地走出大门,猛抬头,竟然瞧见了范二奶奶……,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