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恐慌(第2页)
镇国公府送来的礼非常齐备,甚至是周全。
就是说,他们对杨家人的现状一清二楚。
可见只要有心,总能够打听到消息。
前世之所以如同陌路,单纯是因为不想往来。说不定杨家进京那天,国公府已经知道了消息,只是冷眼旁观而已。
那么这一世为什么要走动?
就只因为国公府老夫人生那一场病?
杨妧默默想着庄嬷嬷的话,“……病的极是凶险,眼看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幸好太医来得及时,又是扎针又是灌药,硬生生从阎王手里夺回半条命……病好之后常常想起陈年旧事……”
脑门忽地一跳。
当初她从树上摔下来没了气,换了前世的芯子。
国公府老夫人会不会也……
杨妧只觉得头皮发麻,可又没法排除这个可能。
毕竟有她这个活生生的例子在。
假如老夫人真的也是
重生而来,她最想做的应该是避免前世那场祸事。
但这跟杨家有什么关系?
>>
楚钊战败前,大伯父杨溥在吏部文选司任郎中。
文选司职掌四品以下文官的班秩迁除,是个极有油水的实权部门。
但镇国公是世袭罔替的勋贵,又走得是武将路子,跟文选司八竿子打不着。
二伯父杨沛始终未能进京,他在山西运城待满六年,接着调至东昌府任知府。
至于下一代,大堂兄资质有限,只考中举人,在济南府谋了个教谕的职缺,二堂兄在文登任县丞。剩下的三堂兄和四堂弟都还在孜孜不倦地准备科考。
可以说,杨家的男丁中,并没有对楚钊有助力的人。
至于姑娘们。
杨家女孩子相貌都不错,但也只是不错,并非倾国倾城特别出众。
而且杨信章去世早,秦氏独力拉扯三个儿子读书,又使银子打点差事,把嫁妆几乎用了个干净,根本拿不出多余的银钱给姑娘们延请夫子。
她们在见识和谈吐上离京都的世家女子还差得远。
前世杨婳和二伯父家的三姑娘都嫁在东昌府,杨姮比杨妧早出嫁一年,嫁给了杨溥同窗的孩子。杨婉嫁的是太常寺少卿的嫡次子。
没有谁嫁得特别显贵。
反之镇国公夫人张氏的娘家侄女都嫁得很好,有个叫做张瑶的嫁进宗室里,张珺则嫁给了清远侯的嫡长孙。
相比之下,张夫人娘家对国公府的助力更大,秦老夫人应该多结交张家才对。
可她却大张旗鼓地派人来杨家。
杨妧又想起在正房院,庄嬷嬷审视般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