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第1页)
而沈恪因为带着一个闺女,本人也是没有其两个弟弟清秀好看,长得体壮如牛,讲究点的黄花大闺女都不愿去当后娘。
这时刘桃儿因为要去绣庄买绣线,跟陈氏碰了个面,被陈氏看上,就拎着儿子找机会和刘桃儿打了个照面,两人一见钟情,第二个月刘桃儿就嫁进了沈家。
刘杏儿看重的就是沈家这条路,她打算提前出手,抢了二姐的机缘,嫁进沈家当少奶奶去。
要说长相,刘桃儿人如其名,是那种偏圆的面相,皮肤白皙透着健康的粉色,看着就是个极健康的姑娘,身姿高挑,长得柳眉杏眼,看着就讨喜,是那种老一辈儿都喜欢的面相。而刘杏儿,虽不及姐姐,但原本也是清秀佳人一个,只是瘦,老二家媳妇女儿多,不如老大家的更看重闺女,除了长女老三,其余都养的面黄肌瘦,看着就没福气。
刘杏儿毕竟多经历过一世,虽然没见过什么世面,但跟村里那么些当婆婆的交往过,知道当婆婆的喜好什么样的媳妇,男人喜欢什么样的女人,这半年没少往那方向倒腾。
效果倒是不错,皮肤养好了不少,就是一双随了生母的吊梢眼,里面掩不住的想过好日子的贪婪和幻想,看着自家姐妹都像是看敌人,自然越发显得刻薄。
其实按照现在看来,大姐嫁的王家应该比沈家更好些。王家就这么一个独苗,年纪轻轻就做了衙役,算上人脉,估计以后捕头的职位也得是他的。
这年头小吏都是父传子的,是能一代代传下去的“传家宝”。衙门有人,就算做生意心里也不慌。沈家只是有个秀才,还是黄土埋半脖子的七十多老人,就算沈锦聪明也还小,除非不得已,谁会想着把自家黄花大闺女嫁到这里来。
像刘家,不也一样,只是嫁了个寡居在家,还有个无子名头的刘桃儿吗。
但是刘杏儿不一样啊,她知道以后沈家日子有多好的。沈老爷子长寿,等沈锦中进士时还活着,百岁寿宴时还得了皇上亲赐的牌匾奖赏,陈氏也受封诰命,一步步成了整个临廊郡最尊贵的老太太。
二姐刘桃儿进门儿就给沈家生了一对双胞胎男孩,母凭子贵,靠着俩儿子在小叔叔那里的颜面,每年逢年过节总能收到京城送来的年礼。儿子也出息,有小叔叔的教导,最后也都考了进士,让刘桃儿成了尊贵的老夫人。
沈烈一家虽然没有走,但人家药材生意越做越大,因为也是种地,没有被打成商户,后面有弟弟侄子撑腰,沈家药材远销全郡药材铺,银子赚的能把人活埋。
而大姐呢?小吏之子是不能科举的,只能参加武举。但如今天下太平没有战事,王家没有靠山也没法给儿子找个好出路熬不出头,大姐一辈子只能在这小镇上过日子。
这么好的出路,凭啥让二姐一个寡妇捡了便宜?她虽然没有二姐好看,但还是个黄花大闺女呢,以后沈家发家,谁不得夸她一句慧眼识珠?早早看中一个金龟婿?
至于二姐,反正老爷子老太太那么疼她,总能找到更好的给她的。可是她不一样啊!她选择太少了!
第11章
◎二嫂◎
沈恪可不知道居然还有闺女惦记着要嫁他享福,此刻他还在忙着二弟约媒做聘的事,忙的不可开交呢。
用沈老爷子的话说,徐家家底不小,之前来的时候就暗示过,徐家如今店面是要留给儿子的,其余会给女儿陪送一间铺面和一些体己银子做嫁妆,被褥另算,这在庄户人家已经是相当丰厚的嫁妆。
小镇上一间铺面比不得县里昂贵,也得有四五十两银子,乐氏和陈氏去徐家下聘时见过徐家姑娘,对其家教礼数还是相当满意,沈烈更是迫不及待要把人迎进门,老爷子觉得人家厚道自家就不能小气,不仅按照大户人家三媒六礼的礼数过聘,还托人猎了一只大雁送过去,光聘礼就掏空沈家不小的底子,出了足有六十六两。
这已经是沈家全部积蓄的一半了。当然,还是刨去给沈锦读书那一百多两银子的。
没办法,沈家父子再能赚钱,也架不住家里人多,亲戚多,需要走动的关系也不少,家里老娘还得吃药,老爷子和小儿子笔墨纸砚也都是挑的不错的那些,花销太大了。
沈锦前世为了修身养性,就在工作学习之余练软笔字,写的还不错,就是速度提不上去。前世是为了修养心性,不至于被医院里不知所谓的患者家属气死,现在是为了早点赚钱和练好字考科举时提升考官印象分,沈锦没少费精力在上面,终于,在正月过完半个月的时候,沈锦通过了书坊掌柜的考验,成功接到了抄书的活计。
书坊掌柜是沈烈的师父,自然知道沈家全靠这小孩儿考科举光耀门楣,也不会让人抄写那些小说话本省的迷了心智,只让人抄写三百千。一本只有几百字,手抄的比不上印刷的值钱,在没有错字涂改的情况下一本收购价两百文,出售就是三百文。
啥事都不做转手就赚了一半,这还是基础书籍,可见书籍在这时候,是有多么暴利。
沈锦如今写字快了,他本来练字就是从三百千练起,一年多下来不知写了多少遍,早已熟能生巧,全速默写一本下来只需要四五天,这还是刨去要背书读书学新课的时间。沈家徐家都不需要农忙,婚事就定在了四月初六气候正温暖宜人的时候,沈锦的小金库也逐渐丰满,三个月硬是攒了四五两银子出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