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2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不是所有举人都能有足够的钱财在京城买宅院的,尤其是那些刚考上举人的,大多数还是贫困户,只能在廉租处租官房,还得是几个人一个院的那种。

沈锦直接在外城边缘处买下了一块五十亩的地皮,打算回头找人建造几个小三合院那种出租,大概能建造十几座个小院子和门头店。

到时院子就租给这些没什么银子的穷举人穷秀才,门头店便宜租给有意改变自己家困境奋发向上的穷人,也算是积德行善了。

一方面是为了积累些人脉,二来,赚有功名的人钱总比租给百姓,然后被人骂与民争利之类的强。

这年头,文人笔杆子比狗仔队还厉害,打算走科举入仕的人,谁敢忽视民心?不得民心的是什么下场又不是看不到。

沈锦可没心思用自己的小命去做实验。

到时候还得打听这些人的人品和品性,他可不希望,自己一番好心养出个白眼狼来。

那得多恶心。

剩下的钱,沈锦在郊区买了两个农庄和五十亩水田和二十亩旱田,都是户部流出来的抄家来的,农户管事都齐全。这样以后家里吃用的蔬菜和粮食就可以自给自足,多余的可以存起来,蔬菜水果拿来卖也是一笔收入,不需要额外花销在这方面太多。

这一方面,就交给了大牛,他适合做这种细心且需要与人打交道的活计。

沈锦铺面没有买多少,就三个临南街朱雀大街街角的小铺面,唯一的好处是连在一起的,且上下二楼,适合做些生意。

沈锦是觉得,以后自己要是运气好一次性中了,自己现在十六岁,明年也才十七,爹娘在老家势必不会放心。进士要先考翰林院,之后在翰林院当庶吉士三年,之后才能进六部。

再或者是馆考直接没过,被吏部下发到地方熬资历。但因为以前有过那样的教训,朝廷往往不会把下放的官员放到官员自己老家去,生怕官民勾结,朝廷收到的消息不真实,从而引发造反。

除非是找关系把自己分到距离老家不远的地方,想父母了就让兄长驾车送来,或是自己找时间回去,否则以后一家人难有团聚的时候。

这么一想,怎么感觉还有点亏呢?

沈锦一张白嫩嫩的脸皱出了包子褶,小豆子在一旁研墨瞥见,一不小心笑出了声。

沈锦眼神就瞥了过去:“很好笑吗?”

小豆子憋住笑,摇了摇头。

沈锦倒从没约束过自己贴身下人的性子,只要求他们出门不露怯不失礼就成,私下里都是当朋友一般相处。

翻了个大大的白眼,沈锦突然想起一件事,问道:“上次让你打听的那女子,你打听到了吗?”

小豆子苦了脸,说道:“少爷,京城这么大,人那么多,咱手里也没线索,又不能画个画像去问,怎么找啊……”

沈锦张了张嘴,没说话。果然,现在他手里能用的人脉还是太少了。

班云庐性子还是内敛害羞,住进来后一边要想法子赚钱养家,一边还要照顾妻子,另外自己的学问也得兼顾,忙的不得了。

好在他运气不错,一户官员家为自家小少爷寻找启蒙夫子,看中了班云庐性子温和耐心,还是个举人,学问有保证。以起步年薪五十两的价格聘了人,管吃管笔墨纸砚,光是束脩就交了有一百两银子。

别看这银子看着不多,实际上,前世时期,一个宰相职位俸禄在三百贯,也就是差不多三百两银子左右,加上茶、衣料、粮食等补贴,加一起也就四五百两。到了明朝就更过分,从朱元璋起始,一个六品地方官员据说一年也就二十多两银上下,加上各种杂七杂八的补贴也不超过五十两。遇到灾年会拿粮食抵,但也顶多够一家人稀汤寡水的过日子。好像是到朱元璋中晚年时期才加了俸禄,一直沿用下去。

到清朝时期,那也是个极其“抠门”的朝代,也为清朝破灭埋下了严重的伏笔。在乾隆之前,一个一品大员年俸一百八十两,如果不是本身出自世家,有祖上传下来的产业支撑,以他们的俸禄都很难养活一家子妻妾儿女。这也导致清朝贪污腐败现象极其严重,国库空虚堪称历史之最,满朝都是大大小小的蛀虫,内忧外患数不胜数。到乾隆晚年后,向来要面子自称“十全老人”的乾隆便开始施行在正俸之外还添加了“恩俸”和同样分量的俸米,并且一二品的官员俸米双份,这才把大臣的不满压了下去。

然而,这位主儿成功把他老爹积攒了一辈子的积蓄彻底挥霍一空,成了清朝著名的“败家子”。

而本朝虽然没那么夸张,但因为前朝过于奢靡,本朝休养生息安定的日子拢共才十几年,国库不足以支撑大肆发放薪水。一品官据说在五百两左右,职位越多获得的功劳越多,薪水也会适当增加,这叫“赏赐”。

而像顾明琛这样,几乎被皇帝发放到权力边缘,顶着个爵位和正五品闲职的,俸禄就有点可怜。安候属于三等侯爵,正四品虚职,俸禄在二百两,他那个礼部郎中的职位也不过正五品,俸禄在一百二十两左右,没有赏赐,犯了错还得挨罚,算是“死工资”。

这么一对比,班云庐一个举人能拿到年薪五十两的收入,真真的算是“高薪”了。

第54章

◎秦池◎

顾明哲是铁了心要沈锦做他的继承人,回京后就开始联络自己曾经的好友和人脉。

()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