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2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陈氏愣了一下:“你咋知道?你看到了?”

沈烈抹了一把脸:“啥我看到了啊,我兄弟给我打听的,说是刘家至今未嫁的姑娘除了寡居在家的大房二姑娘,也就是你看好的那姑娘,二房还有一个,叫刘杏儿,家里给相了两年都没答应嫁出去,不是嫌人穷就是嫌人丑,至今在家做老姑娘。

还听说,今天上午的闹剧刘家那个村里有人看到了,回去就当闲话说了出去,刘家二房的那个媳妇觉得丢了脸面,先是跟嚼舌根的婆子吵了一架,回去后又把那姑娘给打了一顿,现在刘家还吵吵的鸡犬不宁呢。”

“啥?!”

陈氏惊讶的差点蹦起来。她看好的大儿媳,居然跟那个混不吝的女人是堂姐妹?

陈氏一时间只觉得自己脑仁都疼,嗡嗡的,叫人难受的想吐。

“哎哟……我的儿啊,怎么婚事这么坎坷啊。先是遇到李氏那个搅家精,又有个嫌贫爱富的混不吝要占便宜,好不容易找个合适的吧,家里还不清净,这日子可怎么过哟……”

陈氏拿着帕子抹泪,哭的泪花止不住的往下流,只觉得自己长子命是真的苦。

可不管陈氏怎么哭嚎,人家是堂姐妹,堂妹因为自己犯蠢,毁了名声,刘家就算不把这账记在沈家头上,也不可能再把二姑娘嫁过来了,不然传出去怎么说?

姐妹俩争男人?刘家下一辈儿的姑娘还嫁不嫁了!

所以,就算为了人家姑娘名声着想,陈氏也只得打消了找媒婆去刘家说媒的事情,继续相看其他人家的姑娘。

沈家族群在清水镇周边几个村子里都有分布,在本地算是个大姓。沈青的亲爹娘则是住在距离镇上十好几里的碗窑村。村子里沈氏一族的不算多,也有个七八户,少说男丁二三十口子人。

碗窑村以前是烧瓷器的,一整个村都是一商户的佃户,瓷窑也是商户的。前朝末期因为贪官横行,商户被贪墨了家产,全家死的死流放的流放,村民也跑的跑逃的逃,死的更是一大片,到新朝建立才渐渐恢复生机,但是这瓷窑是彻底没人管了。

吃饭的手艺没了,全村几十户人只能靠种地为生。姓沈的还算可以,靠着镇上有个秀才做靠山,衙门小吏轻易不敢招惹,尤其是沈源的嫡亲兄弟,除了已经死了的,硕果仅存的沈青亲爹,也就是沈源的弟弟沈析一家,如今靠着靠山和善于经营,也是坐拥二十几亩田地的村里富户了。

不过沈析家人口不少,儿子三个孙子五个,要养这么一大家子吃穿嚼用,尤其还想学二哥也供应孙子读书,这么些个地就完全不够使了。

沈析家这还算好的,就算有靠山,沈源也只是个年过七十的秀才,没有太多的来钱路,性子又刚硬,不可能允许族人仗着自己名头为非作歹,能得钱的路子就更少。

有过得好的自然就有过得不好的,可这年头,新帝登基也没几年,眼瞅着又要面临国本之争,指不定会不会火烧到临廊郡,会不会连累到下面的村镇?

万一又要招兵役,自家多一个儿子没准就多一分留住香火的可能。

这都是临近京城的老百姓这么多年积攒下来的人生经验,这时候,哪怕就算家里有个前头生的看不顺眼的,男人们也不会允许媳妇随便把人签了活契,就是怕自家最后一抹香火都保不住。

谁让这年头,下人不算人口算资源,没有土地没有独立户籍,甚至连姓氏都不配有,顶多签了活契的不能随意发卖打杀。若是和主家有亲戚关系的,也不过是多看顾两分。

真要是近亲或是有其他活路的,谁会抛下脸面给人低声下气当下人啊。都当了下人了,还想保留亲戚的颜面,想屁吃呢?人家又不是做慈善的。

人找不到,陈氏只能掏了银子让儿子去人口市场去挑。古代时候各地都有可能天灾人祸。尤其是新旧朝代更迭时期,人口价贱,一个长得好的伶俐些的男孩也就五两,女孩三两,到灾祸年间可能就几袋粮食就能换走。

而出手却能十几倍几十倍的赚回来,可谓是暴利。

当然,那种动辄几十里上百两的“上等货”肯定不会出现在这么个“穷乡僻壤”,都是直接运到江南或是京城那些富裕的大城市,卖给有特殊癖好和要求的达官贵族或是烟花柳巷的。能当做下人买卖的大多是用一两袋粮食换来的,没啥出头的手艺和特长,长得也平凡甚至可能丑陋,有的年纪还大,这样的往往只需要几两银子就能买到。

第22章

◎买人◎

沈锦是要挑人当书童的,最好是要找个年纪大一点的男孩,手脚勤快踏实肯干的,会洗衣做饭的更好。会运到这边来卖的一般都是农家过不下去才会卖儿卖女甚至自卖自身,这些活都是做惯了的,价格贵不到哪里去。

那么就得看买家自己的眼力,看能不能从一群差不多的里面挑中最合心意的来。

陈氏给了沈锦十两,让沈锦买了人后早点去签了契约,然后给人买套利索的衣服打扮齐整了再带回家看。因为大儿子还未回来,二儿媳还有孕总不能总是指使人家男人,就让沈青陪小儿子走了一趟。

清水镇没有人口市场,最近的人口市场在桃花县,除了有钱人家会找了人牙子到府里去挑选,其余想买人的都得去桃花县。

沈青在外走南闯北多年,人脉多,到了桃花县后只是去打听了一下就知道地方在哪了。

()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