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 章 三合一(第6页)
两个人说干就干,花了半个月的时间,终于完成了初版的故事大纲。
乔翼桥立即把大纲发给了靳主任,后者在三天之内就给到了回复。
“惊心动魄!这就是我国监狱史上最精彩的故事!期待后面的分场与剧本!我会把相关的资料发给你,我们司法部一定全力配合!”
这就是通过了。
乔翼桥和萨布里都开心不已,然后投入到了分场的创作当中。
分场剧本就是把剧本的场次都写清楚,然后每场大概发生什么戏也写清楚,但是不用写细节和台词。
一般分场阶段是一个剧本创作要磨最久的阶段,别看可能只有一万五到两万字,但可以说没有一个字是浪费的,每写一段话都要琢磨半天。
乔翼桥和萨布里就想了很久,大概过了一个多月才终于完成了初稿,二人先是给小何等人看了看,根据他们的反馈调整了一版,然后,还不急着发给司法部领导。
乔翼桥打算先发给沈肆老师看看。
为此,他措辞十分礼貌,用了不下十个“请”、“麻烦”、“耽误您时间了”等等客气话。
而微信也没法显示是否已读,沈肆老师又毫无回复。
乔翼桥等了一个星期,实在没办法了,干脆就把这稿发给了司法部靳主任,但没想到,就在刚发过去的第二天,沈肆忽然给乔翼桥打了个语音电话。
“小乔啊,”沈肆的声音十分疲惫,“我最近在闭关创作,刚刚看到你的作品。有几个问题,我跟你说说。”
“好的,沈老师您说。”乔翼桥迅速掏出电脑,开始记录起来。
“首先就是,我猜测这应该是司法部的项目,所以他们肯定是想体现干警正面的风采,那我建议你不要有反派的狱警存在,他们一定会顾虑这个。”
“其次就是,我认为地震后转移这件事不足以支撑110分钟的戏,而且地震之后就只剩下人和外部环境的冲突了,我认为是不够的。”
“最后,我猜测司法部也想借这个项目阐述我国监狱的变迁史,这方面目前你是没有的,结合上一个问题,我想到了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那就是大刀阔斧的改结构。“
“比如在影片的前半段,你应该设置一群人在狱警的帮助之下解决各自的问题,就在这个问题即将解决的时候,突然出现了地震的事,然后这群囚犯再次产生了要不要逃跑这个念头,之后再和狱警有冲突摩擦,然后,外部的每一次事件,比如泥石流和台风,都应该是这群囚犯心中某种问题的显化表达……”
沈肆老师的意见非常的详细,乔翼桥听完只觉得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他和萨布里在创作的时候,就觉得这些冲突都太突然了,比如地震、泥石流,但如果把这些冲突变成犯人内心的某种问题的外部映射,就显得非常合理。
而且这样一来,整个电影的角色也会更加鲜明!
挂断电话之后,乔翼桥也收到了靳主任的一些建议。
果然和沈肆老师说的一样,一来是不希望狱警团队中有坏角色,二来是希望更能体现监狱整体的变迁。
乔翼桥在心中对沈肆老师的敬佩更加了一层。
看来沈肆老师不仅非常了解创作,还很懂甲方需要什么。
有了方向之后,再改起来就很快了,这次他们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改好了分场,之后发给司法部。
靳主任的开心溢于言表。
“很好很好!这样看上去舒服多了!乔导写的真不错,我们所有同事都看得觉得很感动,期待能早日看到完整剧本!还是那句话,有任何需要我们配合的工作我们都会毫无保留的支持!”
不过将分场变为剧本则是更加艰巨的工作。
乔翼桥试图开始写,但无论怎么写,心中都觉得不太对劲——具体是哪里不对劲他也说不出来,就是写着觉得卡。
没有办法,他在写完第一幕之后,就把稿子发给了沈肆老师。
沈肆老师照例在一周之后发来了反馈意见。
这次发的则是文字。
第一大块的意见,是关于写作方面的。
比如一些场景的描述等等……乔翼桥学到最多的就是一种叫“frame”的说法,即在进入一个场景的时候,应该先用简短的文字对场景进行描述,就像是先用画框把场景装起来一样。
因为编剧导演脑海中的场景很可能与美术、制片等部门不一样,这样的文字是在节省沟通成本。
另一大块的意见,则是关于如何把戏写的好看。
比如乔翼桥在开篇介绍主角团的时候,是用台词交待四位囚犯都犯了什么罪、刑期是多少等等……
但沈肆老师建议,第一场戏就用他们四个想越狱或者达成一个什么小目标来带出这些信息,还能保持趣味性,也更能体现他们每个人的性格。
最后一方面的建议,是关于这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