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第4页)
九头山是个穷山恶水的地方。
李子的家就在九头山。她所在的整个村子都姓屠。她父亲叫屠大,她大名叫李子,是因为她出生的时候,家中院子里的李树结了满满一树的李子。
屠大说本来往年这李子都生得又甜又水分充足的,偏偏她出生了,害得这一年的李子又生又涩。
原本要叫她老九的。就因为这李子难吃,屠大心念一动,就叫她李子。
但李子不觉得村上的李子难吃跟自己有什么关系。
屠大一共有九个女儿。但李子见过的姐姐只有两个。七姐叫老七,八姐叫老八。
老大和老二、老三、老四、老五、老六据说是都‘嫁’出去的。
但七姐说,压根就不是嫁了。正经出嫁的姑娘,三年半载总要回来一回吧,但这些姐姐们一个都没回来过。
八姐倒觉得七姐胡说,都嫁出去了哪里还有回来的道理?睡哪里?吃什么?给回门的人吃了一口,自己就要少吃一口。不回来才好呢。本来就不是自己家的人了。
并且屠家村里,大都是这样的。从没见哪家女儿嫁出去还有回来的。
七姐关于回门的话,其实是听货郎说的。
老货郎东村西城地走,嘴里的新鲜事儿多得很。
每次他进山里到屠家村来,都会带来大量外头才有的货物,再收走大里的皮子、药材之类的东西。村里每到那个时候,就像过年一样要办一场酒席。家家户户都欢天喜地的。
如果家里有女儿要出嫁,也是在这个时候由老货郎带着一道出山。等他下次再来的时候,就会带回男方给的彩礼。
李子过完十四岁生辰的第二个月,就是老货郎进山的时候。
他每年总是固定在七月来,七月少雨不会遇上山灾,温度也适宜。很多药材这时候正是大丰收的时候。村里的会在七月之前,把冬季猎到的皮子都晾干制好。他们要一次就买够一年要用的盐和其他必需品。如果村子里收成不好,还得用肉换些米、粟什么的。
李子也就是在十四岁那一年,跟着老货郎一起从山里出来的。
跟她一道出来的,还有村子里有七八个小娘子。大家都是出来‘嫁人’的。路上凑在一起嘀咕,不知道夫君是什么人。
老货郎把这些小娘子带到了城郊一个庄子里头,交给了程大娘子就拿着钱走了。过了一段时间李子才知道,这压根就不叫什么嫁人,只是把她们卖出来了而已。那些拿返去的钱,自然也不是什么彩礼,就是卖人的钱。
程大娘子用车装着这一批的这些小娘子们进城,挨家上门让人相看。
因为车子蒙着黑布,坐在里面什么也看不见。倒是在人家门口停下来,才终于得见天日。
可没吓死。
她们哪见过这么高这么好看的墙,地上泥都没有,全是好整齐的石块,门匾上的字像是用金子写的。管事婆子身上的衣服,没一个补丁,头发梳油光光还香喷喷,嘴唇红红的,头上竟然还有黄色的钗,小娘子们觉得那大概是金的。都吓呆了。她们只听说过金,从来没见过。不止没见过金,银都没见过,只见过大钱。
管理婆子好嫌弃,用好看的帕子掩着鼻子,伸手掰着牙齿、掐着ru检货似的挑肥拣瘦。李子因为太瘦小又脏,没被选上。但还好有下一家。
程大娘子驾着车,一家家地走。眼看着姐妹渐渐都有了去处,李子越发心慌。
好在最后,还是有人家把她看中了。她看着稚气,年纪小,十四岁像十一二岁的样子,但那个老先生就喜欢小的。但之后又不喜欢了。呆了不到一个月便辗转被倒卖了三四次。最后才站在这里——李子紧张地盯着自己脚下的鹅卵石地。
程大娘子满头疼的,在买家出来之前,低声抱怨:“你怎么就这么难呢?”
李子嘀咕:“我也不想呀。”在人家里有吃有喝有穿,只要‘干活’就行了。她巴不得这样的日子能过一万年才好。
奈何,郎君们总是喜新厌旧。过不了多久,就买了新侍女来取代她的位子。先是不让她再与自己同塌了,让她在外头在他和新侍女‘打架’的时候给两人打扇,再是扇也不要她的李,要她去下头跟人一起扫地洗衣倒夜香,这到也无所谓,她反正还觉得,这活虽然累,但活得更轻省了。可这也干不久,因为她身体不好,在家里的时候就干不得重活,吹一吹风就要发热躺下。遑论到了这里。于是又被扫地出门,还交到程大娘子手里头。身价一次比一次低。
“这一趟再不成,你都要卖不出钱了。”程大娘子气得很:“我跟你讲明白,你在这里要是还呆不住,那人家下次要赶你,我也不会来了。随他把你卖到哪里去。卖给修士做药也说不定。”
李子默默翻白眼,手绞着袖子。
翻白眼是她和前头替代她的一些侍女们学的。
最初她从山里出来,什么也不懂,像个木头一样,说话做事常被人笑,主家也不喜欢她,常受打骂,她就时常偷看其他侍女的举止,饭要怎么吃,路要怎么走,跟主人说话要怎么应,眼要怎么挑才叫主人高兴少打她几次,又要做什么能叫主人多给她点好吃的。
但她又不像别人,长得好看。
长处只在年幼,这年幼还并不是真的年纪,只是看着小。吃得好些之后,人又长得飞快,更是连年幼这个优点也没有了。所以许多努力都并没有用处。新鲜劲过了,就很难再留得下来。有时候还常常被骂东施效颦。
现在她个子与以前相比,整整蹿高了一个脑袋。又高又瘦。怎么看都没有幼女姿态。又偏偏还有些病气,白惨惨的嘴唇没有血色。做粗使是卖不出去的。
程大娘子看了就烦。
听到院子里脚步声过来,连忙叫她:“你猴着些。把背陀起来。”又催她:“你笑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