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戏剧性变化(第1页)
我危如累卵,只因信息量有限,无法知晓事情发展到了哪一步,更不知道俄方深夜派人的意图,以及他们到底掌握了多少?
静下心来分析,俄要是已经知晓洞穴的构造,绝不会从悬崖上方挂入,难道要单兵强行破壁进入?就算如此计划,那岂不是把秘密公之于众?这是自晒老底吗,不是的,唯一的可能,是他们也在摸索,在寻找,在证实。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性是,俄方查到了洞穴的资料,了解到它的入口在水下,但因我已经在内部进行铁索固定而无法移动那块石头,于是冒险从外壁凿洞进入,从而从里面打开大门再进行下一步处理。
不对呀,要是俄自己都找不到入口无法进入,那美国人又能怎样?先不说韦奇虚张声势混水摸鱼,就算他们从证人中得到确实线索,也是不敢贸然在b国的土地上强行搜查,毕竟这事都过去五六十年了,过了追溯期,你也不能乱来。
现在美、俄、以及周边两国之间,充满着诡异的气味,两个大国在背后隐隐约约,半遮羞面欲言又止,而a国上窜下跳像个小丑,b国嬉皮士一样偶尔出来客个场,一会儿又隐身不见了,犹如在演一场大戏,谁是主角,谁是配角,谁在真正唱戏,要到多年之后回首,再能悄然大悟。
好在第二天,一个消息让我又一次从危险的高峰抛落,暂时安全。
这次发布消息的,是俄方,官方宣布,将于下个月二号开始,正式与b国合作开发小岛的旅游资源,建设一座疗养院,并不再对外游客开放。
俄这一招非常高,可谓是一箭三雕,第一箭,很好地解释了落水队员的动机,这里要建疗养院,地质风貌和气象环境,这些基础数据,当然要在手的,虽然半夜出没,死者身份又是军人,有些牵强,但也糊得过去,信不信由你,我就是这么解释的。
第二箭,从此言正名顺地保护了小岛,这块地,不但是b国的,也是我俄的合作地盘,你们a国和美国别乱来,也不要说是游客身份,我们不开放的,强行上岛,不经我同意,就是侵犯领土,说得严重一点,这是战争行为,我可以采取所有选项的措施。
第三箭,建疗养院么,总要有房子的吧,什么健身的,体检的,休息娱乐的,睡觉的,吃饭的,七七八八岛上明年会冒出好多建筑,对了,岛的西面,我也要建的哦,别说那边没有阳光,但我认为风水好,所以要建,还有,我可以躲在房子里偷偷地窥探对面的码头,这不违法吧,在自己的房子里往外面看风景,说不定,我一不高兴,还装些敏感的仪器,没日没夜不停地观察码头,你又拿我怎的?
美国人那个气呀,肺都要炸了,但又有什么办法呢,这是人家自己的土地,与俄合作开发旅游事业,又赚钱又风光,多好。
韦奇出了一步臭棋,从此不再见他身影,估计被打入冷宫了,作为牺牲品,安心养病最重要,好好爱护自己的心脏,度一个安稳的晚年。
如果我能开新闻发布会,要我谈对小岛开发的感受,我只能说,表示谨慎乐观。
>br>
以俄国的尿性,最大可能是赶在对岸码头动工之前,率先破土开建,以此为借口,可以全程对码头进行监视,这一天很快会来临,对我的撤退,以及洞内的安全,带来极大的风险。
还有一点非常值得警惕,开工前,会有工程部对岛上的岩石结构和土质进行先期勘探,也会对我进行威胁,我不得不随机应变,俄方这边一有动静,马上进行撤离。
很快,事情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先是俄表态,因为天气的原因,同步轨道卫星发射计划无延期推迟,马上,美方送来玫瑰花,声明要与俄进行深度的文化交流,共同探讨如何缓解军人的心理压力,建设系统性的疗养制度。
美俄两国,一个弹拉,一个吹奏,宿敌变成了好兄弟,尴尬了a国,不知所措茫然四顾,才发现被美国卖了,得罪了邻居,又没捞到好处,开始担心与美国的长期军事合作,迟早也会吃大亏。
但引狼入室,请神容易送神难呀,美国一只脚已伸进a国,注定要在这里立足,a国哪有能力再将他赶走,这颗苦果,只能吞了。
美国的意图很明确,俄发射监控卫星,是严重挑衅,不惜一切代价阻止,先让a国试探,如果再执意不悟,那后面就会有一波更似一波的措施,甚至可能会暴发军事冲突。
不知怎么地,两个大户人家谈成了,把酒言欢,一个停止发射卫星,一个不究过往,文化合作交流,只是一个噱头,道不同义不路,哪里会走到一起,这件美丽的外衣披得好,看来以后小岛上俄建造的疗养院,也会有美国大兵的身影。
小岛上疗养院建设的事,会暂时放一放,天气还不转暖,施工难度大,俄又不急于建造,说不定只是虚晃一招,几年内都不会来搭建一砖一瓦,反而白白把b国的岛给占了。
我的心安定下来,风暴已过,阳光重媚,该干嘛干嘛,发电机重新开启,灯又亮了,洞内重回温暖,咖啡跑得欢,我的家,又回到了家的样子。
留在洞内的时间不多了,我开始着手准备撤离前的准备,该留下的留下,该带走的带走,多余的食物,要进行消毁,包含任何个人信息的物品,都不能留下。
肉类我每天按计划进行切碎后丢入洞里,化整为零,慢慢消耗,每一块牛排被切成碎末后丢到水里,心里会有莫名的伤感,这些物品,我曾精心挑选,从清洗到包装,再在风雨中运入洞内,真是暴殄天物,在极端的环境里,如果食物短缺时,每一片肉,都会让你两眼放光,放入口中如食天珍,或许还能救你一命,现在倒好,多了。
平时垃圾的处理,我也是渐进式的,本来食物都是净菜精细式的,除了包装袋,并没有很多余的垃圾产生,骨头由咖啡包了,大部分垃圾,我是用自制的焚化炉处理的,原先计划的发酵方式,周期太长,在低温环境中效果不佳,而且沼气利用不稳定,又危险。
在绝氧环境中进行高温焚烧后,外包装袋几乎变成了灰末,趁着夜分批混入水流中冲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