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物养生茶(第1页)
中国人爱茶,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许是茶如人生,淡中有味,浓里藏情。茶饮子火爆超出预期,以至于有人专门为了这一口茶,从外坊特意过来买,姜南赶忙又去采药人那里追加一批新药材。
去订药材单子时,那采药人跟姜南道,“这两日也有人拿着类似的药材单子来订。”
仿制?亦或是同行?姜南笑问:“药材订的多吗?”
那采药人道:“每种都要一些,却都只要的不多,看那模样,似是豪门奴仆的打扮。”
姜南懂了,八成是喝过善和堂的茶汤包,也想回家自己煮茶来喝。到底是有钱人,这么贵的药材,也是每种都买。
姜南的茶包都是配好比例,放在一个缝制很小的布袋里。若是拆了袋子,仔细研究,也能研究个相差无几的样子来。
再说养生茶本也不是自己独创,也没想垄断,姜南笑道:“你给他们便是。”
那采药人本来也没有拒绝,只是知道这位小娘子配制了茶饮子,人家仔细研制的配方,若是被人学了去,恐于自己有妨碍,与姜南说一下,心里也能舒坦些。如今听她说尽可以去给别人,采药人笑起来:“小娘子量大得很。”
被赞度量大,姜南堂堂正正的收下。
其实不止这个采药人接到了类似的药材,其他坊的采药人也有人拿着差不多的药材单子找,只是这药材配比,炮制到什么程度,拿到了药材怎么煮,怎么保证茶汤清靓,茶香悠远,看似技术含量不高,若是拿捏不到位,要么发苦,要么一股子药汁子味道。
哪怕有人侥幸配的与姜南分毫不差,也疑惑怎么自家配的,似乎就是没有善和堂买过来的醇香呢。
那是!药材只是第一步好吗?还有药材烤制、将药材泡进蜂蜜里腌制、风干等一系列炮制步骤。
咱可是创新研发的新型病坊,是会一直吐故纳新的。争取做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那个。
听了姜南这句后世名言,周欣使劲点点头,觉得自己的师父简直无一处不好,人美心善,能写会画,连说话都说的这么有道理。
看着周欣一脸小迷弟的表情,姜南尴尬地解释:“这句话不是我说的,这句话也是看来的。”
桃花满混不在意姜南解释是看的还是想的:“那也是咱们小娘子渊博。”
怎么拍马屁还能拍出攀比的感觉,还有什么是这俩不能比的?
祖母笑着摇摇头,善和堂人更多了,能感觉姜南也比去岁开朗不少,转身去了后院。
八月,葡萄‘着色’。
下过大雨,后院的葡萄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香紫水晶,一串一串,饱满、挺括,璀璨琳琅,就是把《说文解字》里带玉字旁的字都搬来,也不够用。
过不了两天,就能下葡萄了。
“小娘子何不加些花椒与桂皮?”
陆羽《茶经》有云:用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可见大唐的茶汤滋味是著书《茶经》的陆羽都喝不下去,只是习俗在这,不得不为之而已。
今日这位搭讪的,与一般的泼皮儿略有不同,并不圆滑,也不故作风流之态,神情中还带着点小羞涩。
自从那日庄晏安在善和堂喝了几盏茶之后,隔三差五便要再来一次。
今日过来浅青色官服还未换下,高挑身材声音似鸣琴弦,让姜南想起大学时操场上挥汗如雨的男生来。
唉。。。。。。我那回不去的年少青春时光啊,姜南不仅感慨。
因着这感慨,姜南今日对他格外有耐心,“若如此,再加上些白面,喝的时候还得拿竹箸子捅上牙膛。”
庄晏安愣了一下,噗嗤笑了。
“说也怪了,自己根本煮不出来小娘子这味道来。”
庄晏安可没少买姜南的茶汤包,可无论是在家,还是在京兆漏院,一样的茶包煮出来味道还是差点意思。
姜南有些为难,自己也只是白水煮的茶汤包,怎么还有她这里更醇厚的说法。难道是——姜南看着自己煮茶汤的锅子,这锅子以前熬过不少时候的药汤来。
不会吧,很久没用过来熬药草了,且每次都有清洗的呀,煮不同的东西也烧开清洗过。
庄晏安走的时候,是又提溜了几袋子茶汤包走的,姜南不禁怀疑,这得多少人喝,消耗量这样大。
第二日,庄晏安又来,这次茶包要的比上次更多,每种五份。
姜南看了他一眼,这是做起了茶汤包的代购生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