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4章 1354封山门(第1页)
“这是吏部报上来的广东官员考察情况,有三人建议降职任用”
辅值房里,张居正召集魏广德和张四维商议吏部一份奏疏,关于广东官员的。
魏广德已经简单看过吏部奏疏,知道这份奏疏其实就是针对施观民的。
吏部本身就有直接调动五品官员的权利,只是这个施观民是因为考察被定为下等,所以要降级任用。
具体的处理意见就是,施观民由惠州副使转迁琼州副使,兵备海南。
此时的海南没有建省,自然没有布政使,全岛都由琼州府管辖,领崖州、儋州、万州三个州和十三个县,隶属广东布政使司。
因为在宋朝时海贸达,海南的最高行政机构琼管安抚司就负责管辖“千里长沙”、“万里石塘”等地,也就是现在的xsQd和nsQd。
元朝灭宋,设琼州路安抚司,也称乾宁军民安抚司,继续管辖“万里石塘”,并将其作为内海。
明朝取代元朝时,自然照搬元朝体制,所以琼州府不仅管辖整个海南岛,还负责对南面的xsQd和nsQd负责管辖。
对于这份奏疏,魏广德其实并不想掺和,他和施观民不熟,本来就不打算保他得罪张居正。
张居正现在就是要先竖一个靶子,打个样,让地方上的官员知道利害。
实际上,现在地方上虽然正在执行禁书院的行动,但是张居正已经感觉到阻力重重。
就比如北直隶的书院,虽然在他强行干预下,已经有多所书院被拆,但是更多的书院则是转为社会学,但实际上却是在地方官员眼皮子底下行换汤不换药的做法。
此外,一些书院名义上已经停办,但是摇身一变成为诗社一类的名义再次死灰复燃。
这也是张居正坚持要把停办的书院坚决拆除的根本原因,这样的做法,简直就是把他当做傻子在糊弄。
实际上,张居正理解地方官员在处理此事上的难度。
毕竟在民间,修路架桥、兴办书院都被认为是惠及乡里的善事。
但是现在让官府拆毁书院,这些官员的官声还要不要了。
下面人敷衍,张居正就必须拿出一个典型来。
很倒霉的就是,施观民就成了这只被杀鸡儆猴的鸡。
张居正问起魏广德和张四维的看法,两个人其实都事先早已被告知,早就权衡利弊选择缩头,自然是在内阁会议上被通过了。
张居正亲自票拟,然后让人专门送到司礼监去,这就是特事特办。
只要不尽心办差的,施观民就是下场。
至于施观民收到降职文书会做出什么选择,那就不是他张居正该管的了。
朝廷要禁书院,施观民还在惠州打算建书院,这不就是顶风作案还是是什么,完全没把他这个辅放在眼里。
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他施观民为他胸中抱负要硬顶着朝廷制度,他张居正难道就不能为了自己的颜面处理他。
即便各方面反馈回来的信息都说明,这个叫施观民的官员其实还算不错,最起码不是真的利用办书院巧立名目敛财的人。
但是,他就是在一个不适合他为官的年代成了官员。
半晌,魏广德从辅值房出来,显得很轻松。
他不仅回头看了眼屋里的张居正,虽然他依旧显得从容,但魏广德相信他现在面临的压力是很大的。
魏广德昨晚就收到消息,回琼州的海瑞都上奏,请求朝廷撤销禁书院的政令。
不过今日,魏广德并没有看到这份奏疏,显然不是在张四维那里就是在张居正手里,只是被压住了,没有拿出来。
实际上,张居正手里还有徐阶给他写的信,也是劝告他不要做得太过火。
徐阶需要张居正帮助徐家,自然也不希望张居正倒台。
而现在张居正禁书院的举动,实际上就是在玩火儿。
即便他现在能压得住一时,难道还能压得住一世?
不过张居正也有自己的苦衷,那就是他看到了书院兴盛带来的思想爆。
书院,在大明不仅是个讲学教书的地方,更是学术自由相互论证之所,在各种思想相互碰撞中很容易产生各种问题,从而影响到朝廷的稳定。
但是学术自由官员不待见,特别是手握重权的高官们并不喜欢。
但是对于底层官吏来说,对他们则是无所谓,因为并不妨碍他们当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