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34三十四枝(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皇上皱眉,那十座城池温顾拿得很漂亮,载入史册也能彰显他这个皇上圣明,可若是没多久又还了回去,岂不是面上无光?

“不行,除了我们靖国的领土,他们想要什么都行。”皇上想了想说。

温顾在回府的路上,也在想对付北羌的对策,回家之后,看见萧惋手中拿着一个手炉。

“炎炎夏日,你拿个手炉作甚?”

“睿王命人送过来的。”萧惋拿着手炉在手中把玩,她还挺喜欢。

温顾想起那封被他烧了的信,这几日事多,他倒忘了还有个睿王。

“一个手炉而已,也能看这么久?”温顾上前把手炉从萧惋手中拿走,“还送什么了?”

“没别的了。”

“没写信?”

萧惋摇头,“没有。”

温顾点点头,表情好了些,“传膳吧。”

“你有心事?”萧惋看温顾心事重重的样子,问。

“这么明显?”温顾不想把朝堂上的情绪带回家里,在进门时已经掩饰了,没想到还是被萧惋一眼看穿。

“都写在脸上了。”萧惋看了温顾一眼说,“我们之前说好的,不许隐瞒。”

温顾笑笑,将太子与他商议的事同萧惋说了个大概。

萧惋听后,沉思片刻,“你可听说过‘沈家军’?”

“你是说,镇守北地的沈家军?”

靖国初年,镇国公沈毅与其子威武大将军沈渊,在北地组建了一只沈家军,世世代代镇守北地,只听从皇上一人调遣。

两百年来,沈家忠心耿耿,一直在靖国边境镇守,使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敢来犯,如今,沈家军已经传承了十几代人,实力雄厚不可小觑。

“沈家军虽然只有五万人马,但是各个都是能征善战的猛将,以一敌十都不在话下,沈家在北地犹如神话一般,若是北羌真敢来犯,要是能让沈家军出马,估计我们也不一定会输。”萧惋说完,看向温顾。

温顾对沈家军了解不多,他只是听说过沈家军的名号,但是传言说的再神,他没亲眼见到过,也不会相信。

“我从军十几年,从未见过沈家军的一兵一卒,皇上真有这么一个利器,为何这么多年,都不让沈家军出征?”

萧惋解释道:“一来北地这么多年安然无恙都是因为有沈家军在,若是沈家军离了北地,那些对靖国虎视眈眈的游牧民族便会入侵靖国,二来沈家传到如今这一代,只生下一个女儿,皇上觉得沈家没有男丁,恐怕沈家军也不如以前那般,所以……”

“那沈将军如今领军的是谁?”

“便是那个女子了,但是这女子我倒是不了解,连关于她的传闻都没有,沈家军具体如何,我也无从得知。”

关于沈家军的事,还是萧惋年幼时听元阳公主和太子聊天时听说的,她是第一次听说女子还能领兵打仗,所以对这件事印象很深刻。

“若是沈将军真的像传闻中那么厉害,那么与北羌的战事,真的要重新考虑了。”温顾听了沈家军的事,心中轻松了不少。

“若是北羌真的打来,你便又要领兵出征,这次,又要去多久?”不知为何,一想到温顾要上战场,萧惋的心就像压了块儿大石头,面对着一桌自己喜欢的饭菜,也难以下咽。

“不确定,不过应该不会打太久,我们粮草不足,必须速战速决。

“那,你若是上战场,我能和你一起去吗?”萧惋问,

温顾诧异,定神看了一眼萧惋,发觉她是认真的。

“随军的家眷也有,不过行军艰苦,要和大家一起吃大锅饭,更多时候要连夜赶路,夜里只是随便找个地方休息两三个时辰,还可能遇上山间猛兽,打仗的时候,家眷们都会在营地守着,听着外面炮火连天,也许你的家人一去就回不来了。”温顾冷静坦然地告知萧惋随军的条件和情况。

萧惋听了,皱了皱眉,光是听着,她就已经感觉到随军的艰难。

说实话,她问温顾这个问题,确实是动了随军的念头,可是听温顾这么说,又有些打退堂鼓。

倒不是她娇气不肯吃苦,而是自己身娇体弱,到时候岂不是会拖温顾的后腿?

看着萧惋一脸纠结的样子,温顾失笑,“想什么呢,就算是你想随军,皇上也不会答应的,且就算皇上答应,我也不会答应。”他怎么会让萧惋跟着吃苦?

萧惋叹了口气,“那位沈家的女将军,肯定是个很了不起的人。”

温顾笑看了萧惋一眼,“骑马练得怎么样了?”

“啊?”萧惋忽然被这么一问,没反应过来,“我,我只是练了几次,能坐稳了。”

“才能坐稳?还差得远呢,大白是坐骑不是宠物,好好练练骑术,以后用得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