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团队的分歧(第1页)
沈言盯着茶杯里的水纹,陷入沉思。曾昊发来的投资合同已经在他的邮箱里躺了三天。五百万,对于现在的"意境工坊"来说,绝对是一笔足以改变未来的资金。但合同里的那些条款,却像一把无形的刀,卡在他的喉咙里。
"大家都到齐了吧。"沈言环顾四周,小北、小南分别坐在会议桌的两侧,陆羽则靠在窗边,阳光从她身后照进来,让她的表情显得有些模糊。
"我把曾昊的投资条件整理了一下,发到大家手机上了。"沈言点开了投影仪,"表面上看是500万投资,占股25%,但关键是这些隐藏条款。"
屏幕上显示出三条被标红的内容:
?必须引入职业经理人团队接管日常运营
?产品路线需经投资方认可,强调规模化和标准化
?三年内冲击上市或并购退出
会议室里一时安静下来,只听见小北轻轻地"啧"了一声。
"说说你们的想法吧,"沈言靠在椅背上,"这事关团队未来,我想听听每个人的真实想法。"
陆羽第一个站起来,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急切:"我觉得应该接受。五百万可以让我们一步到位进入全国市场,解决所有资金瓶颈问题。"她指着屏幕,"职业经理人?那正好解放我们去做更有创意的事情。规模化生产?那本来就是我们迟早要走的路。至于上市目标,有什么不好?"
她把双手撑在桌子上,目光坚定:"沈言,没有资本加持,我们永远是小打小闹。现在整个市场都在等我们爆发,为什么要自己给自己设限?"
小北猛地站了起来,差点把椅子带倒:"陆羽姐,你真不懂啊!这些投资人就认钱,啥都要算回报率!"她激动得眼圈都红了,声音有点发颤,"他们只看赚不赚钱,哪管啥有没有意义!那次咱们给残疾小孩做的那批特殊玩具,虽说赔了钱,但那小孩笑得多开心啊!这种事以后肯定没法做了!"
"那是慈善项目,可以单独列支,跟主营业务没冲突。"陆羽冷静回应。
"你们都没看到问题核心。"小南一直沉默着,此时终于开口,"从技术角度看,大规模标准化会限制我们的创新空间。我们现在的优势在哪?在于快速迭代和灵活应变。一旦被投资人的KPI绑架,这个优势就没了。"
争论持续了近两个小时,最终不欢而散。走出会议室,沈言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疲惫。他决定去找找灵感,独自开车回到了一切开始的地方——那个夜市。
夜市还是那个夜市,灯光、人群、吆喝声,一切都没变。沈言走到他当初摆摊的地方,发现那个位置旁边,王叔的烤串摊生意正红火着。
"小伙子,好久不见啊!来吃串不?"略带沧桑感的王叔抬头看见沈言,顿时笑着招呼道。
"王叔!"沈言高兴地走过去,当初正是这位夜市老手给了自己不少创业建议,"您这生意还是这么好啊!"
"那是!"王叔熟练地翻动着烤炉上的串串,"我这个位置人流量大,烤串又是刚需,一晚上能卖三四百串呢!你呢,听说现在混得不错?"
沈言笑了,找了个小板凳坐下,要了十串和一瓶啤酒。
"还行吧,比之前顺多了。"沈言咬了一口烤串,香料的味道让他想起了创业初期的日子,"您这烤串味道一直这么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