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创作之旅(第1页)
李泽瑞仍记得初次阅读时,自己被书中环环相扣的推理情节深深吸引。
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牵引着,迫不及待地想要探寻真相。
而书中石神对靖子那深沉无望却又无比炽热的爱,也让他深受触动。
精彩绝伦的推理、细腻入微的情感,让李泽瑞坚信这部作品在这个时代也能引发轰动。
再者,这部作品篇幅不长,字数不到20万字,创作周期相对较短。
等完成这部作品,积累一定名气后,他还打算将全球销量破亿的《饥饿游戏》也创作出来。
一想到未来那不菲的版权费,李泽瑞不禁嘴角比AK还难压。
心动不如行动,决定好些什么,李泽瑞便端坐在书桌前,正式开启他的创作之旅。
首先要着手将故事背景从樱花国“失去的十年”,切换到国内90年代。
90年代的华夏,经济飞速发展,大街小巷都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活力。
各种新思潮不断涌现,女权主义也在悄然觉醒,与原著背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他闭上眼睛,努力回忆那个时代的点点滴滴。
街边的录像厅里,正播放着港片的经典片段,人们穿着喇叭裤、花衬衫,骑着二八自行车,穿梭在熙熙攘攘的街头巷尾。
他一边沉浸在回忆中,一边在脑海里勾勒故事的轮廓,想象着主角们在那个充满烟火气的时代里,演绎着怎样的爱恨情仇。
接着,他开始对人物和地名进行本土化处理。
反复斟酌,力求每个名字都能精准契合人物的性格与身份。
他把故事场景从樱花国的街头巷尾,转移到国内的大街小巷,还为故事里的街道取名“幸福巷”。
在他的设想里,那里有热闹的菜市场,清晨时分,小贩们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交织在一起。
还有一家小小的杂货店,老板总是热情地招呼着每一位顾客。
时光在奋笔疾书与反复斟酌中悄然流逝,不知不觉,一整天过去了,大纲终于完成。看着满满几页承载着自己心血的手稿,李泽瑞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成就感。
李泽瑞伸了个懒腰,活动了一下酸痛的手腕,可一想到接下来的工作量,他又犯起了愁。
手写不仅效率低下,修改起来也极为不便,要是有台电脑就好了。
在这个时代,电脑还是个稀罕物件,价格不菲,但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李泽瑞觉得这笔钱花得很值。
夜幕降临,李毅高和王燕回到家中。
李泽瑞立刻满脸堆笑地迎上去,主动为王燕捶背,那过分殷勤的模样,让王燕满脸疑惑。
“哟,今天太阳打西边出来啦?咱家宝贝儿子咋突然这么懂事啦?”
李毅高也在一旁,放下手中的公文包,一脸警惕地看着儿子。
调侃道:“说吧,又有啥事儿要我们帮忙?”
李泽瑞深吸一口气,鼓足勇气说道:“妈,咱家买台电脑呗,我真的有用。”
王燕一听,眉头瞬间皱起,眼神里满是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