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第2页)
“对了,爹。”姜梨把管婆婆的绣品拿过来给姜夫子看,“管婆婆说这幅绣品有瑕疵,可是我看了半天都没看出来,您帮我看看,哪有问题?”
姜夫子接过绣布看了一会儿,“爹不懂刺绣,但是把这幅绣品当画作看的话,”姜夫子指了指左上角的海棠花,“这幅百花图里所有的花都是向着中间的牡丹的,牡丹像是太阳一样,就是这幅绣品的中心。而这朵海棠花,花朵是向着牡丹的方向的,叶子却冲着另一个方向,看着不协调。”
姜梨凑过去仔细观察他手指的地方,发现确实如姜夫子所说,海棠花叶子角度有问题,令整朵花看起来很别扭。
“原来是这样……”想要做出一幅令人满意的绣品,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转天,姜梨在厨房里手持剪刀,死死的盯着砧板上还在摆着尾巴的鱼。一人一鱼僵持了大概有一盏茶的功夫,最后还是姜梨认输了。
姜梨拎了一条鱼送到了杜寒露家的猪肉摊上,打算转头把把杜寒露领回家,请她帮忙把家里剩下的那条鱼杀了。
杀鱼这种事情,对于原主来说自然是不在话下。可是姜梨不会啊。
杀鱼又不是知道怎么杀就能下得去手的,姜梨主要突破不了的也是心里那关,所以只能去求助别人。
杜寒露听姜梨说明了来意,接过姜梨送来的那条鱼拿起自己的杀猪刀,跟着姜梨回家了。
姜梨坐在厨房门口,一边摘着菜欣赏杜寒露娴熟精湛的刀法,一边有一搭没一搭的跟她聊着天。
杜寒露:“昨天,媒婆又去我家了,说的是村东头杂货铺的二儿子。”
瑜镇这边有正月里不说亲的规矩,所以杜婶子想在年前给杜寒露敲定一门婚事,等开春就把女儿嫁出去。
“村东头杂货铺家的二儿子……”姜梨回忆了一番,并没有什么印象。
“那你是什么想法?”姜梨问。
杜寒露没有说话,沉默了半晌后突然说道:“今年瑜镇都这么冷,也不知道京城会冷成什么样?”
“京城?”姜梨把手里的菜一扔,站起身不敢相信的看着杜寒露,“你不会还对尹博文念念不忘吧?”
“啥念念不忘,”杜寒露抿着嘴,“就是觉得他比杂货铺家的小儿子强点。”
姜梨疑惑,杂货铺家小儿子这人品是有多差,竟然还不如尹博文。
杜寒露家的日子在镇子上过得算是不错的,杜家两口子也疼女儿,按理说媒婆给她介绍的应该不会差的。
“这杂货铺家的小儿子,有什么不好的?”姜梨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