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晋江文学城首发(第2页)
帝王之怒,伏尸千里。
启宣帝轻飘飘一句话,便将常明远一家,也卷了进去。
不管是当时的常明远,还是后来的陆濯,在知道背后有人进言之前,都有些百思不解。
明明事不至此,启宣帝为何突然下了死手?
后来陆濯为了向上爬,不得已做了启宣帝的心腹,暗自查证多年才知道,苏九明一案,当年竟是有人在背后进了谗言。
因着触动启宣帝的逆鳞,才会惹了雷霆之怒。
那时的他只知道,有人在背后向启宣帝进言,才判了苏九明和常明远生死。
为常明远平反,是他毕生执念。
可若要为做成此事,必得先厘清苏九明一案。
他不惜动用各种手段和关系,为之奔走。一招不慎,触怒了当时的靠山,启宣帝。
那时的他如何能想到,称苏九明为“恩师”,与常明远称兄道弟,知道他是常明远的儿子,口口声声说要帮他平反之人,竟是罪魁?
而那最亲近之人,就是当年苏九明的另一个得意弟子,袁为志!
可惜那时的他,为了向上爬,手上沾满了鲜血,最后落得那样的下场,实属罪有应得。
他不恨,不怨,也不后悔。
只盼此生重来,能清清白白,干干净净地得偿所愿。
想毕,他轻轻合上眼:此生,到现在为止,他一直都是光明的。他相信,以后的他,也会是沐于光明之人。
====
亲军卫十万亲军,除了宫禁内的小股人马,大部分都屯在京西大营里。
温铉近来一直混在亲军卫大营,并未进宫,只派了信重之人护卫宫禁。
自从那日在陆家小院的失态失意后,他在大营里随着将士们一起操练了许久,身体上累了,脑子便空了。
人终究有歇下来的时候,一闲下来,他便琢磨自己到底输在哪里。
最终,他觉得想到了问题的关窍:他没有底气!
因着温侯和温夫人所言,温铉从小至大,包括在亲军卫所立的寸功,皆赖于他的身份,他的祖荫。若没有这些,他怕是连亲军卫指挥使的影子都摸不到。
温铉想了很久,终于想到从中振作的法子——还是原先小时的那句话,他要去边关!
若要有话语权,若要不受家族束缚,若要能一言九鼎,若要……
他必须能独挡一面,而非靠家族恩荫得来的权柄,若要做到这些,他必须远离京城,远离恩荫。
而那个远方,就在边关!
他下定决心的那一日,到郊外马场跑了一日的马,正是撞见陆桢那日。
之后,便决定进宫,要请中和帝调任,将他调到边关——他决定不和家里商量,等中和帝同意之后,兵部调令下来,再和温夫人温侯爷说,否则,以温夫人的性子,他别想离开。
这一日,等中和帝下了早朝,温铉要往御书房去时,忽见陆濯从朝堂往内阁行去。
“陆濯——”许是下定决心之后,人也更有底气,温铉头一次连名带姓地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