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梦魇(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nbsp;nbsp;nbsp;nbsp;明甫光被姐夫揭穿了,面露羞赧。

nbsp;nbsp;nbsp;nbsp;明瑶华在桌下轻轻踢他的脚,面上鼓励道:“不着急,姐姐知道你是担心姐姐,不是故意懒惰,既然是事出有因,慢慢补上也就是了。一天多写两张大字,多默写一篇文章,用不了多久就能补回来了。”

nbsp;nbsp;nbsp;nbsp;“嗯嗯,我听姐姐的。”明甫光猛点头,还横了楚明霁一眼。

nbsp;nbsp;nbsp;nbsp;楚明霁失笑。

nbsp;nbsp;nbsp;nbsp;饭罢,明甫光去书房补功课。

nbsp;nbsp;nbsp;nbsp;明瑶华在院子里走走消食,又去看了大陶缸里游动的几尾鱼儿,神思清明,不免思忖起未来的打算。

nbsp;nbsp;nbsp;nbsp;说起来他们一家三口如今是相依为命状态,家里大人都没了。

nbsp;nbsp;nbsp;nbsp;她的母亲卢太太中年产育第二个孩子时元气大伤,撑了两年就去世了。父亲明老爹在妻子逝世后也没续弦,一边教养孩子,一边当教书先生。

nbsp;nbsp;nbsp;nbsp;他当年也是考中过二甲第二十六名的进士——咳,这是明老爹时时挂在嘴边念叨的,他的人生高光时刻。

nbsp;nbsp;nbsp;nbsp;后来随着吏部的安排,到陕西做了六年县令,吏部考核评了个优,本来能调到江南富县当县令,但明老爹称病辞官了,带着钱财回家乡买了百来亩良田,当起了富家翁——明瑶华小时候好几次听卢太太提到这事,长吁短叹地喊心口疼,要是明老爹继续当官,凭他的才干,保不齐能给她挣个知府夫人当当。

nbsp;nbsp;nbsp;nbsp;明老爹总是笑笑,回头或是买一根银簪,或是买一个银手镯回来送给卢太太,卢太太收到首饰心花怒放的,也就不再提什么可惜不可惜的话了。

nbsp;nbsp;nbsp;nbsp;明老爹回乡安定下来后,就在县城开了个私塾,收了一批七八岁的孩子,但学生来来去去,跟着坚持学下去,有天赋有志向走科举路线的只有楚明霁一人。

nbsp;nbsp;nbsp;nbsp;楚明霁也从普通学生成了明老爹倾注全部心血的弟子。

nbsp;nbsp;nbsp;nbsp;楚明霁也没辜负明老爹的期望,十五岁下场考童试,县试和府试都得了好名次,可惜,院试排队进考场时被一个屡试不中的癫狂老童生扭伤了胳膊,落不得笔,无缘第三场考试。

nbsp;nbsp;nbsp;nbsp;到这里,虽然略有波折,倒也不算甚大事,横竖楚明霁年轻,只下次院试再从头考就是了。

nbsp;nbsp;nbsp;nbsp;谁知道转年冬天,明老爹的旧疾突然发作,前后不到一个月就去了。

nbsp;nbsp;nbsp;nbsp;去之前只来得及将田产低价变卖,得了九百两银子,予明瑶华和明甫光平分。另有早年在府城置办的一座两进的小宅子予明瑶华作嫁妆,一个地段不太好的铺子予明甫光,租金供明甫光日常嚼用,不花楚家一分银钱。

nbsp;nbsp;nbsp;nbsp;又询问了楚明霁和楚家父母的意见,急匆匆让她和楚明霁成婚——卢太太的娘家在陕西,已经多年不来往了;明老爹是寡母带大的独子,深知明家族人的人品,宁可相信无血缘关系的弟子也不相信所谓的同宗同族的亲人。

nbsp;nbsp;nbsp;nbsp;处理完明老爹的后事,明瑶华就带着弟弟在夫家过了一段安稳平实的日子。

nbsp;nbsp;nbsp;nbsp;谁知好景不长。

nbsp;nbsp;nbsp;nbsp;楚明霁家住县城辖下的秀水村,背山靠水。开年后,楚家父母在端午前两天山上采摘粽叶,没看到草丛里藏着一窝毒蛇,一脚踩上去,双双殒命。

nbsp;nbsp;nbsp;nbsp;楚明霁和明瑶华在悲痛中处理亲人后事。

nbsp;nbsp;nbsp;nbsp;谁想到大哥楚雷声就换了副嘴脸,棺木还摆放在屋里,就联合族里长辈要求分家,还指责楚明霁身份不明,“谁不知道你娘是大着肚子嫁到我们楚家的!说是遗腹子,谁知道你爹是不是清白人家。别是地痞流氓、土匪强盗的种,栽赃到我们楚家头上了!”

nbsp;nbsp;nbsp;nbsp;楚大嫂叫来了娘家一众亲戚,自恃人多势众,扯着嗓子大喊:“我后婆母在大户人家当了十年的丫鬟,被主家配了管事,管事死了又怀着管事的孩子改嫁到楚家。既然不是楚家的骨肉,凭什么分楚家的家业?我就一句话,什么时候分家分清楚了,什么时候给爹娘下葬。”

nbsp;nbsp;nbsp;nbsp;楚大嫂的娘家亲戚跟着叫嚣道:“说的是,楚家的银钱可不能落到不相干的人手里。”

nbsp;nbsp;nbsp;nbsp;除了针对楚明霁的身世说嘴,还有说明瑶华克亲的,一嫁过来就把公婆克死了。

nbsp;nbsp;nbsp;nbsp;又有说明甫光是拖油瓶,靠楚家的钱财养大的。

nbsp;nbsp;nbsp;nbsp;楚家哥嫂突然发难,打了楚明霁一个措手不及。

nbsp;nbsp;nbsp;nbsp;这些人口口声声提家业,却不说楚家的家业有一多半是楚母婚后陆陆续续用嫁妆银子置办的。

nbsp;nbsp;nbsp;nbsp;楚父在家排行第四,上面有三个哥哥。当年楚母嫁给楚父的时候,楚父只有分家得的十二亩好坏参半的地,一座小小的两间泥瓦房。

nbsp;nbsp;nbsp;nbsp;楚母是姑苏人,自称被主子放了良籍,没有回姑苏本家,而是来投奔嫁到秀水村的姨婆,经媒人撮合嫁给了楚父。姨婆死后楚母和姨婆生的表叔们远了一层,等到楚明霁身上,又远了一层。

nbsp;nbsp;nbsp;nbsp;这种家务事,向来是谁强谁有理,楚家哥嫂蛮横,族老村长等人也只能调停一二,无法主持公道。

nbsp;nbsp;nbsp;nbsp;楚明霁势单力孤,在重重逼迫之下,为了父母能顺利安葬,只能在族人的见证下同意分家。

nbsp;nbsp;nbsp;nbsp;楚家哥嫂占了九成家产,包括家中的青砖房子、百亩良田,楚明霁分得二十亩下等地,兄弟俩算是撕破脸了。

nbsp;nbsp;nbsp;nbsp;在父母百日之后,楚明霁变卖田亩,带着自个的衣物书籍等物,母亲的遗物,以及明瑶华的陪嫁物件,避居到扬州城里明老爹陪嫁给女儿的宅子里。

nbsp;nbsp;nbsp;nbsp;就这,要不是有族人劝着说不能闹得太难看,楚大嫂还想不让楚明霁把这些书籍带走。

nbsp;nbsp;nbsp;nbsp;今年孝期已过,楚明霁尽可以准备下场考试了。c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