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第五十六章 心之所向(第2页)
我不知道当时冥君是否听懂了这段话中饱含的深意,但多年之后拾得这段记忆时,我仍会在心中感慨万千,那个神以风的姿态来到人间,已经成为这美人的心之所向。
……
在他二人上天的时间里,我只能把船荡到林间,不敢出去撒野,便总要找些趣事来做。昔川君的胎身卧于船上,我何不用归元扇的“睹物思人”看看他的过往。
这当真是一件能够令神兴奋的事。
生者的当世记忆拼合起来比较容易,不似之前上尊记忆那般碎乱。
况且,昔川君十九年的记忆较为单一,大部分时间都耗在鸿卢寺和不往山房,原本以为能看见许多好玩儿的事,谁想到他竟是这么个无趣之人。
五岁入寺,三殿同修,十二出寺,在鸿卢寺每天除了学就是学,基本上就只出现在学堂和行馆,很少去其他地方。
昔川君在礼神殿主修剑门,骁武殿修的是剑道,通文殿学的是治论,这样的修学成长之路一看就是被国王和王后安排好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让他日后身临王位。
昔川君从小到大,无论学什么,皆是天姿过人,十分出众。以至于在所有人心中他都是未来国王的不二人选。
但从记忆中我却感觉到他对这个王位并不在意,因为十二岁学满出寺之后,他没有立刻回京辅政,而是让王叔染沛替他瞒过父王母后,化名寒澈悄悄去了潭遥城,入学不往山房,拜在郪国第一书画大师幻游山人门下,学起了书画。
“画山,却不知山,不晓春花夏雨,秋霜冬雪,山岚雾海,你却如何能把一座山画出灵气?画人,却不识人,不了其脾性喜好,亦不知其身后经年之事,你画出来的人便如同纸帛,没有精魂。”
山人总是批驳昔川的画没有灵气,“世间万物皆有灵,即便是那立身不动看似无情的山石,亦是因为风的有情才被打磨成当下的嶙峋之姿。记住,画人你画的不是人,而是这人背后的故事。画山海你画的亦不是山海,而是藏于山海之中的人间风情。”
“可是老师,弟子仍有一事不明。”
十四岁的昔川君可真是年轻,眼中纯粹得没有一丝杂念,通透至极。
“我欲画山,却时不我待,每一眼所见皆是不同山色。我欲画人,亦会被其瞬息变幻的神情所扰。提笔落笔之间,我要画之物已经变了模样,如此,却该如何做画。”
“你来!”幻游山人将昔川君带到山房最著名的一条长廊之中,让他仔细去看廊中所挂每一幅画。
昔川君行走于廊间,上百幅没有题名的画中,所画皆是同一个人,姿态各异,神态万千,这不是上次下山在青葙楼看见的叶小娥画像吗?
“这么多画挂在廊中,你入山房两年,就只知道画中是同一人,却未曾看出其他吗?”
昔川君来来回回,反复认真看了数遍,最后终于参透玄机,“被画之人相同,但作画之人却有不同。这一百零三幅画是由二十一位画师所作,其中前面的四十九幅是老师所画。”
“何以分辩?”
“神态,虽然此人在每幅画中姿态各异,但相同画者笔下的神情却始终如一,这源于不同作者对画中人的不同理解。”
“哈哈哈!你很聪明。”幻游山人听后大笑道,“此道得悟,你便已经出师了。”
“老师的意思是,无论被画事物如何变化,作画之人只需依从己心,画出自己心中所感所想即可。”
“这可不是老师的意思,是你自己的意思。走吧,你该去踏足天地了,不曾寄情于山水,又怎得笔墨以抒怀呢。”
就这样,在幻游山人的指点下,十四岁的昔川君结束了不往山房的求学生涯,开始了翻山越岭,行江跨海,他少年旅途中最是畅意的两年。
也曾遭遇猛兽,但命悬一线之时才更能看得清生死,山海掠影之间方能尝尽天下之美。虽然他以为自己于这江山之中更适合做一个行者旅人,但出生起便背负的家国使命却将他牢牢锁住。
十六岁,在外游荡两年的昔川君被父王抓回京城。母后为了拴住他更是一口气挑选了几十家闺秀。结果,都被他拒之门外。
去年,郁晚空荣任云间府御座,昔川君为他设宴贺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