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中药本质(第2页)
一种捡到漏的感觉,瞬间侵蚀了洪院长。
主动聊了大约两个多小时,他确定这是块读博的料子。
“我已经毕业了,打算工作……”黄极慢慢说道。
“你可以一边上班,一边读嘛,你就直接去我们同济大学报考,我给你安排。”洪院长说道。
“真的?”
洪院长笑道:“不过我早就不带学生了,我给你安排一个博导,不过一边上班一边读研压力很大,我还是推荐你先拿到博士学位以后,再出来,到时候你直接来我们医院,我给你安排岗位。”
“去同济读博?”黄极道。
“嗯,你若答应,那我现在就打电话。你可以直接去找我以前的学生,他现在是副教授。”洪院长说道。
“那太感谢了。”黄极笑道。
洪院长雷厉风行,连打两个电话。
“好了,你直接去同济大学找林涛,他在内分泌代谢研究室。”
黄极诚心道:“真心感谢你,洪院长,你很令人尊敬。”
“不必了,你去吧,我会让林涛指导你,以后你论文推导过程尽可能详细,不要省略。”洪院长笑道。
“是,再见。”黄极笑着离开了办公室。
……,!
。
细菌缓慢改善人体的过程,举个不成熟的例子,就像是人类在保护地球。
他反复研究后,再去看本草纲目,什么阴阳调和、外邪内养。
最终他从这些字缝里,看出八个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有些中药怪方,甚至含有动物粪便,其实就是引进全新的菌种,对人体肠道产生‘生态入侵’!最终留下更优秀的菌种。
相比起现代医学用化学物品暴力杀伤病菌,用物理仪器改变生理,用外科手术刀切除发病组织。简单粗暴,见效极快。
中药所依靠的是自古以来便与人体共生的微生物们,以更加自然的形式,让人体最终自然治愈。是以虽有成效,却见效极慢。
当然,黄极自不会跟洪院长说这些。
因为他根本无法证明,大量的数据是信息感知得来的。
所以这场面是,他只是简单地从实际病例出发,说了一下自己总结了大量的临床病例,发现呼吸系统疾病,可以通过治疗消化系统来痊愈。
并以此论点,围绕这个问题加以考证和论述。
洪院长一开始听他磕磕巴巴地讲着,并不以为意。
想着在听一会儿就打断他,随便安排一个科室上班。
可很快,洪院长就不知不觉听进去了。
首先他发现黄极的内科知识很扎实,也很丰富。
有些特殊酶素的名字他都没听过,忍不住追问。
之后他又发现,黄极描述的内容很深刻,便忍不住偷偷下载了邮箱里的论文。
洪院长一边听黄极述说,一边看他的论文。
很快发现,这论文写得稀烂!
本来在写呼吸道,突然跳到肠道上去了,虽然有很多病例,但推导过程却总是莫名省略了一大段。
从论文角度来说,这是一篇极其失败的论文。
如今配上黄极的讲述,他这才看懂了。
“我算是知道为什么没让他读研了,这孩子论文写得差,口才也不好。但这个思路没问题,推导过程也没问题,这篇论文如果让我指导他写,足够作为博士论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