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第1页)
烟被北风撕碎,这烟便是从眼前这座木柴房中升起的。
这屋中住着一对老夫妇,老汉到今年年底便刚好度过五十六春秋,老妇比他小三岁,他们膝下有三个孩子,两儿一女。
大儿子邹平今年二十一岁,小儿子邹安今年十七岁,目前都没有成家。
二女儿邹喜今年十八岁,满脸雀斑,肤色暗黄,带有腿疾,小腿幼时受伤,其上至今还留着一条骇人的伤疤。
就这么个立锥之地之前一直挤着全家五口人。
村里的人家世世代代都是靠农耕才有口粮果腹,靠山吃山,天气好些会上山打点野兔、砍柴煮饭,就这样养活了十几代人。
老夫妻几十年来都是鸡鸣而起,伴着日升去田中劳作,一身泥土地踏着星光而归,就这样将三个孩子拉扯长大。
邹平和芸生一前一后进了屋,屋的角落用泥土垒砌的桌腿,上面架着两块带洞的木板桌面,上面置着一台烛、一个存在豁口的碗,碗中盛着已凉的米饭,上面耷拉着几棵青菜叶,不见油水。
烛火微弱地喘息,几个木桩作凳,泥土的墙上挂着一个稻草编制的斗笠,洛芸一身华丽的装扮在周围陈旧的摆设中显得格格不入。
芸生暗暗叹道:“原来并所有的地方都是金砖玉瓦、锦衣玉食。”
正在芸生惊讶之际,里屋的粗布门帘被一只粗糙的手缓慢拉起,沧桑的声线闯入她的耳膜:“平儿,回来了,饭给你留好了。”
一个老妇人从里面走出来,另一只手中正拿着针线,用陌生的眼光看着洛芸,面露喜色,却又劝告道:“姑娘这么晚了跟着男人跑出来,传出去对姑娘名声不好。”
芸生红唇含笑,轻步走到老妇人的身侧,挽臂笑语:“想必这位就是娘了,我是邹平的娘子,洛芸。”
芸生随便编了个理由留在这里,到时候,事情办完之后,她再离开就好了,又不会是真夫妻。
老妇人愣了一下,看着芸生,又看看邹平,脸上瞬间露出笑意,亲切道:“姑娘长得水灵,倒是一点也不认生,平儿尚未成婚,哪来个娘子?不妨和我好好说道说道。”
邹平早已到了婚配的年龄,只是村中适龄女子少之又少,作为母亲的她正愁儿子的婚事,别的也没什么要求,只求能找个姑娘与他成家生子,传宗接代。
如今白捡了个如花似玉的姑娘,可要好好把握机会。
第2章盼望已久的儿媳
“娘,我这一路走来,偶遇令郎,见其生得俊逸,品性真诚,便芳心暗许,还望娘能成全我们这段姻缘。”
芸生挽住老妇的胳膊,嘴上叫得亲切,既然这样,就要把话说漂亮点。
老妇心中盛满欢喜,激动地放下手中的针线,一双布满老茧的手心缓缓地抚着洛芸的手面,和蔼道:“姑娘,此话当真?你当真愿意嫁到这里?”
“愿意。”芸生直爽地应下。
“姑娘既然有这样的意愿,那我们三日后便可完婚行礼,只是姑娘的双亲可否同意?我们理应下聘的。”老妇愈发显得急迫,只想早早为邹平寻个姑娘。
老妇一时忘记打探芸生的底细,想着一个女子来到这荒芜之地,应该也不是什么显赫之辈。
邹平见二人一言一语就这么草率地定下自己的亲事,尴尬地将老妇拉过来,劝诫道:“娘,人家是从轩城来的大家闺秀,怎能跟了我,后半生在这穷乡僻壤吃苦?”
虽然他口上这么讲,但心中还是想娶她为妻。
怎料芸生将他这番言论听了进去,心中不悦,撇嘴反驳:“之前你口口声声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现如今娘都同意了,你还耍什么脾气?莫非,你担心我配不上你?”
邹平被她的话堵住,一时语塞,急忙辩解道:“姑娘误会了,在下不是这个意思。”
“那你是打心底不想要我了?”芸生再次紧逼。
“想…”邹平心中所想之话竟这样被她套了出来。
老妇拍手而定,满脸皱纹在笑容中深陷,愉悦道:“那好,三日成婚,你们二人不许反悔。家中没什么贵重的东西,还有头牛可以当下聘之礼,只是不知亲家可会嫌弃?”
老妇心想:管她呢!先让她进了门再说。若性子不好,再好好调教。
芸生眼眸下垂,微微启唇:“小女家中仅有个老母亲,她腿脚不便,山途路远,一时怕是赶不来了,她曾说过若得夫婿善意,不求聘礼,只望同心。故,您不必为聘礼之事劳神。”
芸生叹了口气,暗思:要是阿娘知道自己这般胡闹,定会打断自己的腿!
芸生的话全说到老妇的心坎里,哪还想到去追究她的身世家境,想着一个弱女子过了门还不是一样生活,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能掀起什么风浪来,这真的是平白无故地捡了个儿媳,心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