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作战参谋(第2页)
通过总结在旁听过赵括给岳飞讲解火器部队灌输的作战信念,赵佶打算让作战参谋们在平时给他们自己所在的军队将士,闲暇时间以故事的形式,将各种忠君爱国的历史往事讲给他们,让他们知道自己为何而战,从而避免军队受到挑拨时将士们盲目从众。
另外,对于那些过于功高盖主不能外派的将领,彻底削减他们的军权后,为了避免浪费他们的才华,就像赵括所说的那样,建立一个直属中央的参谋部后,赋予他们名誉上的虚职,让他们在这里发光发热,这样也能有个良好的结局。
回过神来,宋徽宗对着台下的张叔夜说道:“嵇仲,兵部改名国防部的这件事就由你去亲手操办,重点是建立参谋部,明白吗?”
“臣遵旨。”张叔夜回答道。
在得到宋徽宗的旨意后,张叔夜当天就将此事安排了下去。
又担心自己会遗漏掉什么东西,第二天张叔夜一下朝,就奔着锦衣卫大牢而来。
“卢员外你问我的看法啊,”赵括喝了一口茶水,缓缓说道:“其实我昨晚上还真的想起来有点东西没和你说,那就是作战参谋军事素养的问题。”
一个人的军事素养,往往靠着书本、实战的经验和个人判断形成的。
按照赵佶所打算的计划,大宋的军方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军事人才。
可在安稳的环境之下,这些人大多集中在勋贵集团中,早已形成了家族为本的价值观,而且互相之间彼此钩织了一道庞大的关系网,若在一起行军,非常容易找到交情,这可不是赵佶所希望看到。
为此,赵佶需要一批彼此之间毫无关系却又身家清白的作战参谋。
“我们需要一批国防生。”赵括说道。
“国防生?”张叔夜疑惑问道。
“是的。”赵括看着他说道:“国防部自己可以用读书人来培养的一批合格的军事人才。”
“可是这已不是汉唐时期,现在的读书人历来都是重文轻武的,恐怕没有几个人愿意放下大好的前途,弃文从武吧。”
赵括摇了摇头,笑着说道。
“我可没打算破坏人家的大好前程,我们只需要将作战参谋分为文职和武职就好了。”
“就这么简单?”
“是的,就这么简单。”
赵括补充道:“当然武职的好处就是可以转为军方将领,担任外出作战的事宜。这主要是为那些真心喜欢当将军的读书人准备的补偿。”
赵括停了停,复又说道:“至于生源,我们可以从以后举办的科举中录取。”
“现在的科举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人家会放着好生生的进士不做,来选择国防生?”张叔夜问道。
赵括微微一笑,说道:“你不觉得现在科举录取的人数有些太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