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 章(第1页)
见众人都看像自己,孟远志想了想,说:“我最近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你们愿意了解吗?”
“哥德巴赫猜想?”周章有些犹豫不定,委婉道:“这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有些难了。”
“不是让你们去解决这个问题,只是研究一下历代数学家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使用的数学方法。另外这也可以算是一个委托,我希望你们帮我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和书籍。”孟远志说。
“在你们了解并学会使用相关的数学方法之后,我可以试着带你们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多而杂的纸质资料中找到有用的部分是一件枯燥且浪费精力的事,饶是孟远志天天泡在图书馆,她也不敢肯定自己就找到了所有有用的资料。
现在有机会让别人帮她查漏补缺,孟远志当然不会放过。
“你们对数论感兴趣的可以参与到这个项目中,其他人有什么想学的告诉我,我也可以帮你们参考。”
让孟远志惊讶的是,包括物院在内的几个学生,竟然都选择参与到她的项目中。
在这些同学们眼神中,孟远志看见跃跃欲试的兴奋。
或许这就是人类天生具有的好奇心吧。想起自己最初知道哥德巴赫猜想时的经历,孟远志有些释然。
会议结束之后,崔燕去教务处交社团申请表。孟远志则去了陈华章的办公室,把社团的事情告诉他,希望他能做社团的指导老师。
“指导老师,你自己还不够指导他们的?”陈华章问。
孟远志厚着脸皮说:“这不是您的名字好使吗?”
陈华章斜了她一眼,还是答应了,又问:“你和他们说自己下一个课题是哥德巴赫猜想,是说着玩的还是认真的?上次你不是跟我说,未来一段时间准备研究量子计算机吗?”
“特别像猴子掰玉米似的,看什么都想要,最后什么都没得到。”
“量子计算机是长期的工程嘛——”孟远志辩解道。
陈华章哑然失笑道:“照你这么说,哥德巴赫猜想还成了短期工程了?”
“至少要比量子计算机容易。”
“好啊!”陈华章一拍桌子道:“你这大话说出来了,不如把解决哥德巴赫猜想作为你的毕业论文怎么样?”
“嗯,这个。。。。。。”孟远志有些犹豫,毕竟数论有时候真的是要靠一点运气的。但是看着陈华章那副看好戏的表情。她——
她还是断然拒绝了。
“不行,您当我傻呀!我可以保证一篇顶刊,但是绝对不接受指定。”
“哦,行吧。”陈华章低头喝了一口茶,淡淡道:“那按你说的,争取今年再往数学年刊上发一篇论文啊。”
孟远志愣了一下,觉得自己好像被套路了。
陈华章却没有给她反应时间,从抽屉里摸出一张申请表递给她,说:“既然你有项目了,就填个申请表,从学校那儿弄点儿经费。”
孟远志接过申请表,看了看问:“能有多少钱啊?”
“没多少,也就几百块吧,我们数学系经费本来就少,不会超过一千的。要是你真能把哥德巴赫猜想给搞定了。说不定还能给你补点儿。”陈华章说。
孟远志有些失望,前段时间李强给还她送了一万块钱,说是庆祝她解决了波利尼亚猜想,孟元志推辞不过就收下了。
搞得她现在都有点看不上那几百块钱了,至少不愿意为它费多大的功夫。
陈华章看出她的敷衍,就说:“这个事情你要重视啊。第一次申请经费肯定不能太多。而且学校也没钱,分到数学系,再分到你头上肯定就更少了。”
“但是经费这个事情嘛,有一就有二。你申请了学校的经费,才好去外面申请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的经费。再往远处说,还有企业乃至国外的基金会。总之万事开头难,不要因为钱少就不当回事儿啊。”
“你这儿能申请能有几百块钱,还是看在你上一篇论文的份上。我们系的数学老师,前几年有的申请经费也就几十块钱,买几只笔几个本子就没了。甚至想吃口荤的,都要蹭隔壁生物系的鸽子。”
“不管研究什么,钱都是很要紧的。以前还好一点,有铅笔、稿纸就可以工作。但往后或许就没有这么好的事了。我买的那台计算机你不是也用过吗?这些都是要钱的。”
孟远志认同地点点头。
和美国与欧洲的数学家交流的时候,孟远志从他们那里了解到,现在已经有不少数学家开始使用计算机来辅助自己的工作了。
随着理论的完善,科学发展只会越来越艰难。团队合作与技术辅助会越来越重要。即使是数学也免不了经费的掣肘。
靠着铅笔和稿纸,如同隐士一般独自完成工作的数学家只会越来越少。
听人劝吃饱饭,孟远志当即就找了个凳子,把申请表填完了。
陈华章拿起来一看,有些忍俊不禁说:“你还真敢填的歌德巴赫猜想,这么有信心。”
“不然填什么?总不能填量子计算机吧。”孟远志歪着头眨了眨眼睛。“再说,如果我解不出来,难道学校还会让我把经费还回去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