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第2页)
齐珩在罗氏的左边,苏屿则在罗氏右边,一路无话。
这是苏屿第一次清醒的走出小巷,走到凤禹坊。他们步伐快,苏屿不想
拖后腿,忍着也走的很快,到底也是喘了粗气。
卯时初出的家门,走出小巷不过卯时一刻,这时远天才开始有点泛白,不似夜晚的昏暗,早晨的昏暗透着希望,四周只有微风吹过树梢带来一点儿声音,空气也冷冷清清的。
现在这时候街上几乎没有什么人,沿街开设的酒楼粮店等各色商号还都没开门,不过也有勤奋的,就比如开在罗氏裁缝铺旁边的叶氏包子铺。
叶盼婷早早地就到了自己的店铺,她把门口的垃圾或者落叶用笤帚扫了一遍,然后摆上三张小桌和板凳,提桶水把桌子和板凳擦一遍,她力气大,但做完这些也会出一层薄薄的汗。
每当这时,她都会看到齐珩和罗氏都会从街头过来,她整整衣衫,和齐珩打声招呼说句「齐珩哥哥早」,然后齐珩回她一句「叶家妹妹早」,她都会开心一天。
今个不同,同来的还有苏屿,叶盼婷见苏屿身着水蓝色的交领长裙,同色系浅蓝的绣花短上衣搭在外面,虽梳着和她一样的小镇女子的简单挽发发型,却是露着白生生的脖颈儿,比她窈窕多姿了不知多少倍,于是那种稍显局促自卑的感觉便弥漫心底了。
叶盼婷同样打了招呼后,她看着苏屿微笑回礼,又想起前日见苏屿,她拉走桑宁时苏屿的蹙眉疑惑,就那连蹙眉的表情都很生动又我见犹怜,叶盼婷眼神不自觉低落看了下自己的粗布衣衫,又自卑了几分。
罗氏裁缝铺在这条街道的最末端,简单的黄黑牌匾下是小小的双开店门,店铺朝东,罗氏钥匙开门,苏屿跟着进去。
铺子不大,布料码的齐齐的在靠墙那一排,五颜六色挤挤挨挨,南西北三面墙上边都有一根小棍,两边被绳子连着固定在房梁上,小棍上搭着时兴的布料和做好代取的客人的成衣。
东面靠墙处放了张大桌子,既是裁剪衣服的地儿,也是熨烫的地儿,上面有竹尺裁布剪定位木板……
靠北面的门边墙处还有个挺高的木桌子和木凳子,不大,想来是站上面取布挂布用的,闲暇也能用来坐坐。
苏屿还在打量着裁缝铺的构造,罗氏已拿着磨的红亮的竹尺,比划翻折裁布,然后是「嚓嚓嚓」清脆的裁布声。
因常年握剪刀,罗氏右手食指和拇指下的茧子很厚,之前苏屿问起的时候,罗氏笑着道:「刚开始的时候一天要剪好多块布,手都磨破了,能有什么办法,硬着头皮也得学。」
苏屿拿着罗氏在店里的手稿,坐在那小桌前,和昨天同样找了张纸将尺寸分了分类。
直到天大亮,人开始多了起来。这时门口来了个妇人打扮模样的人,包着巾帼布,穿着和罗氏同样款式的衣裳,不过就是颜色年轻了些。
苏屿看着来人不过和她一般大的年纪,那人进来却是看见她疑惑的盯着看了一会,又退出去站在门口下面看了看牌匾又进来,脸都红了。
「她坐在这,像个谪仙儿似的,我以为我走错了。」那妇人声音轻轻,文文静静的。
「张娘子。」苏屿跟那人问好,昨晚上罗氏已经告诉过她,裁缝铺还有两人帮工。
一人是靠抄书过活的程童生的娘子,家境还算可以,张娘子来裁缝铺帮工,也算是学个手艺,另一人是张娘子的弟弟张大明,今年不过十三,负责给男子量体裁衣。
今个天不算好,但来裁衣的人成交率还挺高,不少眼毒的人打量苏屿,苏屿皆回以淡淡一瞥,未放在心上。
有妇人让她帮着挑布料,她据着那人肤色和长相与之相配,很认真的挑选了几个,那妇人直夸她眼光好,很是满意。
还有相中她身上这件衣服的年轻姑娘,一言毕好几个姑娘都凑了过来,苏屿想了想,「姑娘们先量体,选个布料,不妨等上几日,若能做成,定让你们满意,若不成,下次你们来做衣裳,只收九成的价格。」
这款式的衣服在京城不罕见,但在这小镇却是独一无二了,不妨当个样衣,回去把这衣服拆开来看看设计,想来以罗婶娘的手艺定能做出来,那几个姑娘眼睛一亮,量体选布料付定金后喜笑颜开地走了。
苏屿在裁缝铺以齐珩堂妹自居,而因着齐珩的秀才身份,没人敢为难罗氏裁缝铺,反而带来了不少生意,大家都调侃「想来若是将来齐珩高中,咱也是穿过状元娘做的衣裳的人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