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武院中的炼妖壶(第1页)
儒家的功法,主要是太学生和经学传家的世族在练。一般按部就班地修炼洞府的练气士。光是自家功法,就已练不过来。如何还能分心兼修别家的功法?然而陆观练气进境神速,丹田洞府已至金宅大成。在五德终始阵的辅助下,眉心、膻中两大洞府修至金宅,也是转眼间的事。就如兵家杀伐气本属金德,使得兵家修士能比别家更快将洞府修至金宅层次。金宅至玉宅这步,三教百家中以儒家最为轻易。只因儒家浩然气,天然便有助洞府及长生桥向“玉髓神质”发展!君子如玉,古有明言。因此儒家的练气士,黄阶初中期大多泯然众人。待得黄阶后期至玄阶初期,优势便即显露。无论是修炼的质量和速度,都隐然胜过别家修士一筹!“河东裴滢、卢江温乔,都曾兼修儒家功法,增强三大洞府和长生桥的修炼品质。”“只是她们想兼修儒家,须得老老实实地打坐练气,不免耽误自家艺业的修行。”“怎像这无声诵诗诀般,心中默念文句,浩然气自然成形于洞府。”儒家练气士早年修行,每以诵念诗词经典。配合养气吐纳之术积累浩然气。然则春秋时盛行的诗文佳句,大多隐含讽刺时弊之意。若然时常挂在嘴边,于乡里间广传开去,不免招来杀身之祸。儒家先贤无奈发明无声诵诗之法,不须念出声来,亦能积累浩然气。本质乃是被昏庸残暴的上位者们逼出来的折衷法。至于为何这么妙的法诀,来到今世便少有流传了?开玩笑,前汉初期那些皇帝这般霸道。怎能容得带有影射成份的诗句流传于民间?到得孝武皇帝在位,大兴刑狱,酷吏横行。就连修行人心里在想什么,皇权也要窥探,又怎容得腹诽之法的传承。时至今日,大汉王朝一片升平气象。自先帝孝桓皇帝在位起,政皆出于内庭,权宦人人封侯,阉党为祸天下。更兼土地兼并不休,边关战事频仍。税收日益繁重,天灾接二连三。豪强士族将文武为官渠道,一朝垄断。天下人心里头的怨忿怒气,早已不是作诗讥讽两句能够宣泄的了。还怎会为着怕被听见惹祸,把抨击时弊的文句藏在心底?陆观身在洛阳,对于外界诸般风吹草动,仅略知一二而已。但仅看清微老贼,竟能在一国帝都里头埋满炼妖壶。众人却为着顾忌司隶校尉,均不敢出手阻挠。管中窥豹,可知全貌。大汉王朝的未来,显然绝不会似表象所示般一帆风顺。……回到房中,陆观见郭倩恭谨立在门边,始终未曾离去。心知她是把今早的玩笑话当了真,略不耐烦地一摆手。“且去休息吧,吾并无枭雄之姿。”郭倩虽听不明白他的梗,却也知晓其意。她在弘礼堂任职已有数年。因着郭氏出身,对她有意之人虽然不少,往往也只敢略作试探。被她软语婉拒,便不会再次开口,以免有损身份名声。尤其她看得出陆观对她,全无少年人眼里常有的躁动色意。这位年少成名的一堂之主,不笑时的目光总是冷漠而深邃。就像,能瞧见众人瞧不见的事情似的……她柔顺躬身,自认为巧妙地说道:“妾身蒲柳之姿,自知不入陆掌柜眼内。”“陆掌柜善克己,质清正,所求远大,日后一定能成大事的。”陆观说道:“日后的事还很难说呢。”“我倒不是说你有什么不好,只是修行为重,未敢轻怠。”郭倩柔声道:“妾身怎能及叶堂主、白姑娘十之一二?”陆观说道:“不然,花生百貌,各显其妍。”他原意是教郭倩勿要感到难受,郭倩却似会错了意:“妾身明白,这便不打扰陆掌柜修行了。”“掌柜有事只须呼唤一声,妾身随时候命。”说罢颤巍巍地退出门去,光景生动旖旎,为陆观平生所未见。陆观看得有点呆着,闭目诵念文句之时,竟也被带得偏了:“驾我乘马,说于株野,魏我乘驹,朝食于株……”“不妙,这诗句是在讽刺私通人妻之人的。”“那郭倩不过是身段出众,又未明言曾婚配。”“我下意识把她当作少妇,实是心邪,理应自省。”一边打坐练气,一边默念西周诗词集中的出彩诗文。半掌大小的白玉浩然之气,缓缓于膻中成形。其中大半往着金宅已成的丹田洞府而去。在那如钢铁般坚牢的宅第外层,另覆上一重淡白玉气。剩余的小半浩然气,则流散于长生桥上。使得连接洞府的玉质长桥更为坚固亮丽。于练气之道上造诣提升后,陆观对九印真言法掌握更为老练。得以运使更为精深的印法。只见他将二手食指直立,使中指重叠其上。小指和无名指弯曲组合,拇指直立,意气朝天。九印真言法中之“兵”印,大金刚轮印。上应佛门摩利支天根本印。摩利支天菩萨乃观世音杀伐身,三头八臂,形如天女。双臂挽诸天宝弓,神目扫邪。视线洞穿一切迷障直见妖魔。陆观纵然身处卧室,双目紧闭。仍然“瞧见”了数百丈外某座宝塔之上,那势头汹汹冲击云霄的妖气!对于此情此景,陆观已不陌生。他阴神出窍之时,便曾借着开明兽之瞳神通。洞见洛阳城上空的诸般气息存在。当时已见得清微埋于城中各处的妖气光柱,足有数百道之多。只是陆观没想到,清微竟然大胆得把手伸进了帝室所在,宗师无数的内城!哪怕仅是武院明玉坊、梨戏班等大广场边上的六堂联手。顷刻便能把常雨轩夷为平地。司隶校尉府,甚至未必来得及出手制止。仅仅为着尽快提升实力,清微老贼就甘愿冒上这么大的风险吗?抑或说,此事背后确实隐藏着值得老贼如此冒险的巨大收益呢?陆观睁开双目,忽然唤道:“倩儿?”没过片刻,便即传来郭倩略带紧张的应声:“妾身在这。”“借一柄剑给我。”“夜半风高气爽,正是活动筋骨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