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六甲秘祝九印真言(第1页)
武院,众所周知起源于光武年间。原意是为助朝廷培育修道之材,拱卫皇室,作刘氏天子镇压天下野修山人的明枪利剑。据传如今仅是“上十堂”中,便有着接近半百之数的地阶宗师,远超于世间任何宗派所能为。虽则西疆羌乱持续百年,起初受命坐镇地方以平乱事的武院诸将,已见尾大不掉之势。近百年间皇室困于戚、宦之争,篡弑频仍,兵变不断。亦使得武院中一批野心桀骜之士冒头,使得朝野局势更显混乱。然而无论如何,大体上仍是忠于朝廷的武院,乃是后汉四百年国势不坠的主因之一。至于如何解释,前汉未曾设立武院,亦熬过了四百年光阴?不可说,不可说……总之陆观原身听顾全义每度言及于此,便即语焉不详。谁敢说这中兴后的大汉江山,会似前汉一般四百年而亡?这不是诅咒亡国的大逆之罪?陆观倒不太在意大汉还有多少年可混。却怎样也不觉得一群野心勃勃,武力强横的修行之人。对于国祚能起甚么积极的作用。言归正传,光武帝确认过铜牌样式,便命初代武院院主将令牌量产。授予武院首批建树出众之士,得令者可见官不跪,出行起居享五百石武官待遇。当然,后来令牌量产得滥了。价值便随之减轻,朝廷允诺的特殊待遇也就逐步取消了。时至今日,铜牌本身已然没有特殊的意义。然而陆观手头这一片,是初品。迄至量产发放为止,曾在初代院主手中逗留过一段时日。其中蕴藏的仙缘,正是这位天阶强者持有过它的证明。黄字二品,九印真言法。九印真言,又名六甲秘祝。意指祝念“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九字的护身法术。每一字真言,对应的就是一式手印,是故名为九印真言法。陆观前世时,但凡看过火影的少年人,对结印念咒总有一股情怀在。课余时比快结印,大喊各种火遁水遁名称的中二时光。此刻想来已是隔世之事了。不过火影忍者中的结印法,乃是九印真言飘洋过海时误传的结果。分别以十二种结印手法,对应十二地支的早九字护身法。虽然同样能调动真气,对比起原版的九印真言法还是有差。陆观此刻所得,传承自据说本身就是兵家祖师之一的初代院主。原汁原味的兵家正法,与一身初成却精纯的兵家真气正是相得益彰。但见他闭目默想,双手自然而然结出九大印法。动作之纯熟流畅,犹如经过多年苦练。再睁眼时,他望向头顶银镜。只见镜中的自己双手食指立起,其余八指弯曲交缠。正是九印之首,意指“临”字的独钴印。于佛门兴盛的今世,有着更为人所熟悉的称呼,不动根本印。双手内缚,两食指竖合为剑,诛邪斩妖,力压妖魅阴邪之气。以两拇指压无名指之甲,本心不动,镇压四魔。此时的陆观,结出手印就如吃饭饮水般轻而易举。不论是施展九印中的哪一印,均可顺畅调动真气,达致诸般神异奇效。可惜他养气修为尚浅,暂时无法支撑其余手印的运用。至少得打通半条任脉后,才可发挥下一手印的威力。然而……陆观不动根本印稳如盘石,瞳孔深处紫气隐现。得到手印辅助后,他对真气的调动更显灵活。不必“开瞳”引人注目,亦能发动神通探妖、见气之能。换言之,日后陆观可在不惊动他人的前提下,视察一地有否妖魔潜伏。他心思一动,步至后院。稍为提息纵跃,便轻易登上了往日费尽臂力才能攀上的墙头。随即紧捏手印,以神通之能扫视巡狩卫口中现了凶宅,养了邪祟的邻街。“见妖。”下一刻,眼前平静街道风云变色。一道暗紫色的沉郁云柱亮相于某座大宅上空,周遭妖雾弥漫自成一域,将附近座房屋笼罩进内。比起当日书架上小妖散发的妖气,强盛何止十倍。陆观暗皱眉头。他不似那些自幼修道之人般见识渊博,一眼便能辨出妖邪之气的根脚。到底真是凶宅养出恶鬼,还是别种妖邪作祟,他暂时没有头绪。明知危机就在身侧,要抓紧时机离去吗?陆观思索半晌,摇了摇头。今早那巡狩卫袁杰的话,显然是在警告自己勿要抛下店铺远走高飞。此时出城,很可能直接被早有防备的巡狩卫们押回来。说到底,陆观要是跑了,店铺总得有人接手。谁会肯代他冒险守着险地?“要我冒着性命之危守着店铺,吉凶难测之余。”“就算熬过去了,也不见得会得到甚么酬劳……”“换作是顾全义遇到同样情形,则只须把烂摊子丢给我就成。”陆观自言自语道:“上头的大人物们,真以为事事也可像这般称心如意吗?”忽然之间,他眼神微一凝滞。只见邻街凶宅上空的暗紫雾柱缓缓平移,往平城大街方向而去。平城大街,也即洛阳内城平城门外的长街。城区“平城坊”名字的源头,也是区内最为富庶繁华的所在。妖气移往平城大街,因由何在?陆观眨了眨眼,蓦地想起这日并非寻常日子。而是一年一度的都城盛事“祈雨巡游”之日。道门高功率马车百乘,供奉祭天供品招摇过市。旨在祈愿来年风调雨顺,别似前些年间般连年旱荒,农地失收黎民相食。陆观对这些封建迷信之事素无兴趣,本也没打算去凑热闹。却也知晓巡游队伍的领头人,恰是名望响彻平城坊的大修士,清微真人。“那清微真人纵不似传闻般道行通天,终究是道门正宗,最擅辟邪缚鬼之术。”“就算邻街妖魅境界再高,碰上他也是必败无疑。”“却为何自行往枪头上撞去?莫非就连妖鬼邪魅,也有活腻了的时候?”陆观低沉自语:“还是说,凶宅闹鬼一事背后另有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