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章(第4页)
不过,此时她犹疑地瞥了眼贺云泽,很难不怀疑,他送舞谱的目的。
贺云泽微微垂眸,深邃眼眸仿若看穿她:“你不喜欢吗?”
白皎一怔,听见他以只有他们两个才能听到的低声,说:“你需要的一切,我都会为你双手奉上。”
白皎后退半步,却怎么也挣不脱他如影随形的目光,他眼里的爱意凝结成一张情网,紧紧抓紧她。
她捏紧王芳华递过来的舞谱,避开他的眼:“老师,我去练舞了。”
贺云泽挥了挥手,身后的外卖员将手里的奶茶送进来,几l乎摆满两张大桌子,在众人的注视下,lda站出来:“云先生看大家拍摄辛苦,订了一些奶茶。”
这段时间,他在剧组如何,大家都有目共睹。
本来哀嚎的导演早就对他转变了态度,一开始,他只觉得糟糕,贺云泽根本不是舞蹈行内人,胡乱指点江山,那可就遭了。
哪知道,他到了地方就待在一边,打开电脑处理公务,绝不插手任何录制调度,完全是个隐形人,偶尔,还会点一些外卖送来。
一品楼的饭菜,享誉国内,普通富豪拿着钻石卡,一年才能预约一次,云先生,直接让人送过来,让人大开眼界。
导演满足地拍了拍日渐鼓起的肚腩,真是痛并着快乐。
不久后,录制终于进行到《《十六天魔舞》》。
关于《《十六天魔舞》》,一部分学者认为,其来源于藏传佛教中的“金刚舞”,后来流入西夏成为河西赞佛曲,而后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照搬了西夏的礼乐制度,“金刚舞”也流入了国内,成为了《《十六天魔舞》》。
在元顺帝之前,是只
在佛事以及国内重要典礼之时才会进行的表演。1
然而,元顺帝是元朝最后一位亡国之君,明君的特质他一点没有,是位典型的昏君。
元顺帝昏庸好色,《《十六天魔舞》》正是他最喜欢的舞蹈,是由十六位舞伎表演的群舞。
《元史·顺帝纪》记载,元顺帝经常组织大型宫宴,跳《《十六天魔舞》》,其衣着华丽,手持法器,舞姿妖娆、神秘、曼妙动人,仿若天仙一般。
十六位舞伎中有三位跳得最为出色,元顺帝给她们取名为三圣奴、妙乐奴和文殊奴。
又有十一位宫女,给这十六位舞伎伴奏,她们有的扎着槌形的发髻,穿着常服,有的带着唐巾,穿着儒衫。用龙笛、头管、小鼓、筝、蓁、琵琶、笙、胡琴、响板、拍板等乐器进行演奏。
每当宫中举办赞佛仪式,她们便会出场,不过只有受过密戒的官员才能观看舞蹈,其他人没有这种眼福。
因为《十六天魔舞》是色彩艳丽,富于密宗神秘色彩的舞蹈。
但之后,被后来的统治者描绘成不堪入目的房中术、淫戏,与“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并视为靡靡之音,编入《元史》。
但它在国内舞蹈史中代表的地位,无人可以忽视。
因此,王芳华才会在确认舞谱真实性之后,如此激动。
回归正题。
响板悠然而起,伴随着镜头转移,以白皎为首的十六位婀娜舞者翩然起舞。
她们头戴象牙佛冠,身披华丽璎珞,下身穿着大红色嵌金的长短裙,上身是金色杂袄,薄纱披肩陇于身上,就连脚上也穿着彩色绶带装饰的鞋袜。
手持各色法器,手指宛如拈花之状,绝妙无双的舞姿让人目不暇接。
其中,白皎立于中间,莹莹如玉的双臂翩然起落,手持铃杵领唱,其余舞者相和。
她们做拈花起势变化多端,华丽的裙摆翻转翩飞,双臂时开时合,如舒展羽翼的鸾鸟,身姿轻盈,翩然欲飞,又似流风回雪,飘忽游弋,乐曲一变,便急转快旋,拧扭腾踏,让人目不暇接。
王芳华忍不住呢喃:“十六天魔女,分行锦绣围。千花织步障,百宝帖仙衣。回雪纷难定,行云不肯归。舞心挑转急,一一欲空飞。”
这是元诗人张翥形容的《《十六天魔舞》》,形容却极尽赞美之词。
她看向舞台,以白皎为中心,舞者们舞姿曼妙,体态婀娜,既庄严华贵又艳丽飘逸,将观众完全带入《《十六天魔舞》》讲述是舞蹈故事中——
藏传佛教的主要奠基者莲花生大师,从天竺那兰陀寺取《本尊金刚橛十万颂续部》经途中,路遇四魔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