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第2页)
高建国闭目养神。
高小琳看出了陈小年的疑惑,压低声音道:「这是怕以防万一,三句话不对头怕擦出火来。」
陈小年心一凛。
鹞子社的祠堂在清河区某个城中村,有点偏僻,祠堂占地面积很大,有一个院子,院子前有两座巨大的狻猊石像。
高建国到的时候,这里已经豪车云集,十分热闹。
陈小年见到了宋江山丶韩刚等人,也有许多陌生人。
陈小年和高小琳跟在高建国身后,大步流星的进了院子,进入祠堂。
祠堂里很整洁,应该是长期有人打扫,古色古香,悬挂一副关圣帝君画像,以及牌位若干,上书『忠昭日月丶廉守本心』八个龙飞凤舞的行书。
殿内设有十二把交椅,皆是大红木。
进入殿内,中式建筑的压迫感就陡然扑面而来,让人情不自禁就收敛了气场。
高建国接过三炷清香,拜了拜。
陈小年和高小琳也有模有样,学着他祭香拜了拜。
殿内十二把交椅上,已经有几个椅子坐了人。
高建国拜完后,也坐在了左边第一把椅子上,陈小年和高小琳就站在他身后。宋江山丶韩彬,分别第二丶第三。
巅峰时期鹞子社的势力遍布新香四区五县乃至一个托管市,哪怕历经严打,四分五裂了,全面洗白上岸了,依旧不容小觑。
高建国坐下后,就和宋江山丶韩彬攀谈起来,聊的无非是年后新技术开发区项目竞标的事儿。
陆陆续续有人来上香叩拜。
十二把交椅很快坐满了。
这里有的人来自白山区,有的来自南湖区,有的来自新香的五个县,以及昌兴。
陈小年和高小琳是晚辈,自然没有发言权的,只能默默的听着。
他们先是寒暄,然后唠嗑,说的都是陈年往事,谈起了以前的峥嵘,不足道也。
他们聊的核心无非是,虽然社团倒了,但生意不能散,抱团取暖的道理谁都懂,反正都是一些客套话。
不过在场的有一个算一个,或多或少虽然都是大佬,但体量肯定有差距,从言行举止和座次排位上,就能看出一二。
陈小年认真听了半天,总结就是,钱大家一起赚,有什么不和睦的,私底下解决,然后话题最终引到了新技术开发区的项目上。
陈小年看向对面坐第一把交椅的一个年轻人,年纪不大,也就三十多岁,他满脸麻子,年纪也最小,在一众中年人当中显得异常突兀。
这时,麻子开口了,他笑吟吟的说道:「不如我们提前沟通一下吧,虽然都是一家人,但怎么也算分家了,亲兄第都得明算帐,说清楚,避免到时候擦枪走火。」
左边座次的人都齐刷刷看向高建国,高建国点点头,不置可否:「是得沟通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