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破瓜泄阳床中忙(第2页)
原籍不详,来历神秘,勾连匪盗,行踪诡秘,实乃江湖乱党之流。
今夜三更,该妇夜闯县衙,弑杀本府师爷,劫掠官银,罪无可恕!此乃杀官夺库,悖逆纲常,罪当凌迟处死,绝无宽宥!
案发当时,师爷曾出手制敌,映娘已身中掌法——“四宵散”,重创在身,然仍负险潜逃,行踪不明。
此人武艺高强,江湖手段层出不穷,或已藏匿城中,或借途远遁,各地乡勇、缉捕快手务必严加查缉,凡有可疑之人,即刻拘押问讯!
现该妇已潜逃,踪迹难寻。凡百姓遇之,速速报官;若有窝藏、私通者,同罪论处,不赦!
即日起,悬赏千两,缉捕映娘!
若能缚犯归案,官府必有重赏,且升一等良民。
凡提供确切线索者,亦有白银五十两,赏钱即日发放,不得拖延!
各府县衙门、驿站渡口,务必严查盘问,凡可疑之人,即刻拘押听审,不得懈怠!
此令昭告四方,所到之处,张榜示众,严加搜捕。
——临淮渡府衙。
……
下边贴着一张精细的画像,女子凤目秀眉,三分飒爽,七分娇媚,不是救命恩人映娘还能是谁?
林谣顿觉天旋地转,眼前一阵发黑。
映娘消失了五六天也不知干甚么去了,再次有消息便是闯出了惊天大祸,犯了杀身之罪,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了。
映娘不是恶人,这点他很明白。
一个恶人不会毫无缘由的关心他,救他命,甚至在离别的时候将自己的钱财留给他。
一个恶人也不会因为一面之缘的离别而眼噙泪水,黯然伤神。
至少林谣是这么想的。
他深呼几口气后收束心神,强自按耐住情绪,心道:“先不管那么多了,眼下第一步是找到映娘。她不像是临淮渡当地人,人生地不熟。我恰好砍柴多年知道几条小道,或许能带她逃离,寻得一线生机。”
可从一整座城寻得一个人,谈何容易?
林谣一开始想去各处酒馆,说书的地方打探消息,但转念一想,衙门早已张榜通缉,若是茶馆饭堂能得到靠谱的消息,怕是早有人去捉拿领赏了。
把希望寄托在那里,自然不可能有什么用处。
林谣只能按老办法,宛如大捞针一样,在他觉得偏僻,适合躲藏的地方搜寻。
仿佛不知疲倦一样,林谣从午日骄盛一直跑到夕阳落山。
整个临淮渡最为偏僻,最适合躲藏的的地方他都搜过了,依然没有一丝关于映娘的身影。
一直到夜半三更,他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往外郭巷的家中走去,脑子一片混沌,肺快要炸了似的。
嗓子里渐渐冒出腥甜的铁器味,但这一整下午他只顾着找寻,连口水都来不及喝。
房子里依然冷清,多了一丝寒意,他没细想,关上了房门,倒了杯水润润喉,晕晕沉沉的倒头就睡。
林谣的头刚刚沾上枕头,忽闻一声低呼:“谣儿,竟然是你?”声音熟悉无比,只见一个身影灵敏的从房梁上一跃而下,眼前的竟然是——
“映娘?”
林谣惊喜的叫道,他赶忙取出火折子点了灯,眼前风姿卓越的紫衣美妇,正是林谣想了千百回,也寻了千百回的映娘!
“你怎么在这儿?”二人同时低声惊喜的轻唤。
“这里是我家!”林谣率先发觉过来解释道,心脏砰砰直跳,映娘也脸色暖红,一脸讶异的望着林谣。
“映娘,你……你……”林谣声音有些哽咽,一时说不出话来。
他有太多太多的疑问了:为什么映娘不能陪着他进城,这几天映娘消失都是干嘛去了,为啥映娘被县令通缉,她真的杀了师爷了吗?
通缉令上说的映娘身中的四霄散是什么?
突然他想到了什么,抹了抹眼泪,连忙下了床,拉住了映娘的素手就想往外边走:“姑姑,走,我知道有条小道,可以躲开衙门耳目出城,跟我来,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