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事(第2页)
楚清歌被眼前的人挑起兴趣:“你为何叫我公子,而非公主呢?”
“您并未穿女装,叫您公主不合适。”他声音温润,一点也不似刚刚与吴六打架时的样子,“小生只是觉得,百姓被人欺辱,久而久之习惯了失了血性,总要有人要站出来,让他们敢于反抗。”
楚清歌点头对此人十分赏识,听到他的名字,觉得很熟悉。
公孙启。
前世楚川兵变时,路过一座城池,里面的县丞为民请命,自刎与楚川马前,保住了一城人的性命。
那人,也叫公孙启。
朱诗宜见楚清歌久不做声,又看出楚清歌对这人的欣赏,她走到公孙启面洽,用胳膊怼了一下他:“我看你还算聪慧,也会些诗书,不然你就留在公主身边?”
公孙启一脸惊慌,连连摆手,说话都结巴起来:“不,不行,我可能有点姿色,可我是读书人,不做面首的。”
听闻此话,楚清歌和朱诗宜都笑出声来,燕振扶额:“公主这是让你平时起草点文书,或商议事情,你这孩子怎么还能这样想。”
公孙启脸本就涨得通红,现下看去竟像是烧起来一般:“是是小生唐突了。”
楚清歌淡淡笑着,眼看夜色渐浓,于是说:“你们都先回去吧,好好休息,之后还有很多硬仗呢。”
燕振先走了,只是公孙启还磨磨蹭蹭,抱着琴不肯走,楚清歌似是知道原因,可还是问:“你怎么不走。”
“我……”公孙启支支吾吾不肯说话,楚清歌就在那里干耗着,等他说出口。
朱诗宜急脾气,实在是等不了,一把将他怀中的琴抢过来,往楼上走:“就说自己没地方住不就得了吗,扭扭捏捏,走,本小姐带你去个房间。”
公孙启本来消下去的红又泛起来,低头不敢看楚清歌,连忙跟上朱诗宜的脚步。
两人上去后,楚清歌站在门外,一只青鸟落在楚清歌肩头,她低头微微一笑,从它脚边拿出密信。
黎相安苍劲的字展现在楚清歌眼前,他的字像人一般,有棱有角,可楚清歌觉得甚是好看。
上面还是一些无关痛痒的话,无非就是问她睡得好吗,习惯吗,有没有累着。
她摸着青鸟的毛发,倒是可怜它带着这些话来回地飞。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朱诗宜探过头来,“又是小侯爷写的信吧。”
楚清歌点头,将信收入怀中:“你刚刚说的那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朱诗宜挑眉,不应该啊,难道这诗还没传到朝廷,古代还是信息不发达,在现代多火啊。
她轻咳一声:“表达对你的关怀之情,嘿嘿。”
她总不能说青鸟传情书吧……
忽的,朱诗宜敏锐的听到房顶瓦砖的动静,迅雷之势捡起一块石头向上射去。
房顶上传来哎呀一声,朱诗宜一愣,是个女的。
“谁在上面,滚下来!”朱诗宜将楚清歌挡在身后,怒喝道。
夜色如墨,朱诗宜身姿挺拔,站在街边。
她的对面,一女子轻裘缓带,面纱之上的眼中透着几分戏谑。
“你是何人,为何偷听。”朱诗宜冷声问道,手中长剑微微颤动,似随时都会出鞘。
女子轻笑一声:“我哪有偷听,只是凑巧罢了。”
话音未落,朱诗宜已经迅速出手。
朱诗宜军营出身,动作干净利落,剑尖直指女子要害——咽喉、心脉、腹部。
每一击都足以致命。
可那女子袖摆飞扬间竟将朱诗宜的攻势化解于无形。
她并未硬接任何一招,却总能在关键时刻巧妙地闪避或引导力道偏离。
朱诗宜见她将自己的攻势尽数解掉,微微勾唇,故意侧身露出一个破绽。
女子似是没想到,忙倾身闪躲,电光火石之间,衣角便被割下一块,在往前一寸,便可致命。
女子看着自己的衣服破了个洞,对楚清歌一撇嘴:“不玩了不玩了,公主你得赔我衣服,这可是在辽西找的好料子!”
“你认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