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承载时间结果的地方(第2页)
所以作为将军的吴钩,带着他们走的很快。
“他们都想回家过年,你呢?也快过年了,你去哪里过年?”李清栏和吴钩并马而行,在这里能够和她说说话的只有吴钩,其他人身份未够,车里面的大学士一说话整天就是诗词歌赋,让人听的耳朵累。
“不知道,我没有去过长安。”
“不想家?”
“嗯。”
“那你只能待在长安了。”
“应该是。”
李清栏和吴钩两人说话,不咸不淡,说些无关痛痒的事情,除此外无话可说。
两个不同世界的人,怎么能有话可说?
从漠北回长安要走两个月,时间花费很长,这次回去不同于李大学士和刘尚书来漠北的时候,他们可是人马疾驰,一日行五百里,到驿站就换马,保证自己马力不疲。
现在嘛,一路缓行,李大学士不想再体验颠簸的马背,李清栏也不愿意回长安太早。
离长安越近,吴钩心中越有点胆怯,这种胆怯被李清栏看出来,她说道:“叔叔的镇国公府在长安西市,我回长安也得先去拜访,你得去拜访你的师母和你的师姐师妹。”
“自然要去,去军部办了文牒,我就去拜访师母。”
“那是自然。叔叔应该早就和府里说过你的事情,到时候你住在府里就少出去,多准备准备考书院,书院明年的春考会让天底下有才学之人都蜂拥而至,能不能考上就看你自己的了。”
吴钩又听到书院两个字,心中疑惑,林子无和李清栏先前都只是说书院四个神奇的地方,可是如何神奇两人并未说过,当下李清栏又说起书院就问起了书院到底是个什么地方。
“书院是个神奇的地方。”
又是和以前一模一样的说法。
“书院到底如何神奇?他有多少先生,有多大,有多少年历史,他里面有什么功法,有什么厉害的地方。”
吴钩对着李清栏继续说道:“你们都在说书院是个神奇的地方,你就具体一点吧。”
李清栏摇头叹笑,她没有想到吴钩居然真的对书院什么概念都没有。
按理说,每个大唐人都应该知道书院。
可这个按理,因在衣食无忧的人身上,像井田村需要用命换温饱的地方没有人会想除了衣食之外的东西。
“书院存在了很久,据说久到先贤时代,据现在得从两千多年前了吧。创建书院的人我们称作夫子,真实姓名没有人知道,只知道夫子这个人。”
“夫子的亲传弟子称作先生,书院到现在过七十二位先生,不过不少先生随着时间而陨落土尘,现在还有八位先生,这八位先生是不教学生的。因为他们待得地方叫做研院。”
“普通人考试就只能考书院的外院,因为那里每三年都会招一次生。研院不同,没有人知道夫子什么时候会招生。书院”
吴钩拦住了继续往下说的李清栏,他说道:
“你刚才说书院据现在起码两千年,夫子的亲传弟子都死了大部分,那夫子还活着?或者说是每一任主事研院的先生就是夫子?”
李清栏问道:“你真是我大唐人?”
吴钩道:“不好意思,乡野粗人,目不识人。”
“夫子就是夫子,没有其他人可以叫夫子。”
“那你意思是说,夫子还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