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番外6(第2页)
珠锦点了点头,“走吧。”
珠锦不喜欢劳民,没让侍卫开道,就只带了三四个人,像普通人那样,也没做轿子,就这么步行着穿过街道,走到清玉楼这里。
街上的有一些乞丐,岑风过去问了几句,她们都是从江夏逃过来的。有一些人已经找了工作,去酒楼药铺打短工,还有一些被卖到了当地的员外家里做丫头小厮,只剩下这些没什么劳动力的,在街边要饭。
这里离着府衙近,倒是没人敢做小偷小摸的事情,远处的流民更多,也更乱,还有一批逃到附近的山上做山贼,专门打劫沿途过道的人。
珠锦听完后不发一言,点了点头,就继续走。
岑风在心里暗道,十皇女终于有些喜怒不形于色的样子了。隐藏自己的情绪对上位者来说很重要,如果什么情绪都能被人看清楚,绝不是件好事。
珠锦来了酒楼,程慈连忙上来迎接,几个官员挨个介绍自己,前来给她敬酒,推杯换盏之后,珠锦差不多认全了人,又问了一下程太守的意思。
程太守确实是个脾性有些软的人,而且也有心整理好安同。她只是不太放心珠锦是否真的能做到,听到珠锦的打算之后,觉得她还靠谱,就同意薛总兵听她调遣,没有在背后搞小动作。
皇帝之前的意思是让珠锦直接带着人马自己来,她在地方没有根基,也没有自己的人,要是有人不服她,可能不会配合。珠锦也做好了准备,没想到事情很顺利,而且看程太守的样子,似乎早就想做了,只是不知为何,一直没有动作。
“几个月前兵部就传来消息,说是附近有海寇作乱,要早做准备,决不能虚耗兵力,薛总兵就算有心,上面的命令压着,也不可轻动啊。”程太守喝了几杯酒,说出了自己的难处。
岑风靠过来耳语,“是四皇女安排的。”
珠锦颔首,问道:“程大人与兵部有过节?”
程慈又灌了杯酒,她似乎有些醉了,听到珠锦这么问,便直言答道:“卑职和兵部没有过节。”
岑风低声说:“她与临府的沈太守有过节,沈太守虚报灾情,被程慈揭发,两人结下仇怨。沈太守是四皇女的人。”
珠锦说:“这其中怕是还有别人在背后推波助澜。”
岑风赞赏地看她,“是七皇女。”
珠锦觉得这里面□□。
七皇女肯定不会不知道这么纵容下去会是什么情况,可她还是下了这样的命令。没有土地,流民无法安置,只靠朝廷救济是很难的。
这个人怕是想把天下搞乱。
珠锦回去之后就给皇帝写信,直白地说明了这边的情况,并没有掺杂主观的话。
写完之后她才想明白,皇帝为什么让她直接带兵打过来。
她应该有所察觉,只是不清楚具体情形,也不是很确定。朝中的贵人很少有离京的,所有事情都靠下面的人禀报,外面的人围着圈子中心的人获取好处,有人是为了满足私欲,有人是为了国家百姓,皇帝必须选对了人,才不会被蒙蔽。
就让珠锦做皇帝的耳目吧。
她快刀斩乱麻,直接让薛恩领兵,先去打了那伙山贼,又张贴告示,征集百姓前往江夏发展基础设施,投降的山贼直接安排到这里,送到江夏去了。
就在这时,确实有一伙海寇上岸作乱,烧杀掠抢,所经之地寸草不生,一个活口都没留下。薛恩分不出身来保护百姓,只能向珠锦求助,恳请她向上奏报,请大军支援。
珠锦心想,兵部要是真派了人来,是帮忙还是添乱还不一定呢。她安抚好薛恩,又写了一封折子,阐述了如今的情况。接着又写信给雍正,企图让他给皇帝吹吹枕边风,说点四皇女的坏话,让皇帝彻查她,把她的人手抜出来。
雍正收到折子之后,无语了一下。
为什么珠锦这么熟练地融入了这里!而他晚上要防备着皇帝心血来潮找他睡觉,白天被一大群男人围着叽叽喳喳,整个人都要不好了。
尽管如此,雍正也是有些手段的,成功保住了自己的清白之身,至于吹枕边风……拉倒吧,这辈子都不可能的!
雍正只能给皇帝一点暗示,平常聊天的时候多引导一下,但是他没有证据,这些话就跟耳边风没什么区别,吹完就过去了。
珠锦只好自己想办法。
历史上抗击倭寇也不是没有过,明朝时期经常有海寇作乱,戚继光、俞大猷等人都是抗倭名将。不过他们的战术珠锦没研究过,但也知道,海寇不可能一直在海上飘着,他们肯定在陆地上有据点。
珠锦派人去了海寇经常活动的一带,暗中潜伏起来,在他们活动完之后,尾随其后,悄悄跟着。
没想到这一跟就有了一个重大发现!
这些海寇竟然是临府的人!而且还是军人,他们抢劫了安同的粮食银钱,直接拿回去跟上级分赃。怪不得以前没有海寇活动,程慈一调兵,海寇就来了。
珠锦派人去伪装成村里的百姓,海寇来时猛烈反击,抓住了几个人。这些人应该是沈太守的心腹,无论怎么拷打都不说实话。
珠锦亲自去大牢里审问她们。
“你们知不知道,身为军人肆意抢劫,杀害百姓,与造反无异?”珠锦穿得干干净净,坐在椅子上喝了口茶。
眼前的女人已经被打得皮开肉绽,眼神还是坚定的。
沈太守确实可能没告诉她们实情,只让她们听从吩咐行事。不过她们也确实杀了很多无辜百姓,打一顿不算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