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第2页)
越棠见赵铭恩乖顺,十分开怀,也不觉那么惊惶了。挺好的,不怕这马奴一身反骨丶性情凶悍,只要她教养得法,那就仿佛白得一条凶悍且指哪打哪儿的狗,怎么不是件乐事呢。
复又看向前方,村落其实距官道很近,不用绕远路躲避守卫,走过去就是打个呵欠的功夫。领路的村民说此处叫陈家桥,陈姓是村中大姓,那个来路不明的郎君,便一直留宿在陈氏族长的屋檐下。
到门前,宋希仁前去交涉,矜持地唤了声「陈翁」。
「烦请看好门户,不要再放人进入。」
陈翁喏喏答允,引他们往西厢去。农户人家自比不过京中高门宅邸,但万年县拱卫京畿,得龙气庇佑,官衙是没胆子施苛政的,物产也算丰饶,所以哪怕务农,日子也过得不错。
越棠目不斜视,馀光扫见屋宇修得齐头整脸,院中还有家禽扰攘,活泼热闹,暗道也别有一番意趣。
不过这样的闲情雅趣,只是短暂片刻。迈过厢房的门槛,扑面而来一阵阴沉沉的腐朽气息,立时就令越棠心中一凛,踯躅不敢前。
陈翁呵着腰,朝南墙根儿的床榻比了个手势。
「今儿天亮,家下小儿照往常一样,来给这位郎君送热水梳洗,半晌不闻回应,破门而入才发现人都凉了,昨晚还好好的,想来是夜里出了变故。。。。。。」陈翁边说,一边不安地搓手,「咱们都不敢上手料理,发现时什么样,现在还什么样,诸位官爷请查验吧。」说完行了个礼,转身出去,还顺手将门带上。
窗户关严了,屋子里照不进日光,深处还躺着个冰凉的死人,想想就可怖。越棠已经开始后悔了,好在宋希仁没再强求她,自己与郑副都统挨到床榻前,趋身细细查看。
事关重大,两人慎之又慎,看了足有一炷香功夫才罢休。
越棠忙打量两人的神情,宋希仁还是那副八风不动的模样,倒是郑副都统一脸茫然,还带着悲戚。
她心知不好,果然听郑副都统摇着头道:「回禀王妃,依臣之见,是太子殿下的可能性。。。。。。很大。」
又听
宋希仁不紧不慢地补充,「右脸一道刀伤,猩红发黑,皮下蓄脓,看来是长久不曾愈合。因为面容受损,很难有十成十的把握,但就论馀下的容貌,确实相当肖似太子殿下。」
越棠一颗心沉了又沉,不愿相信这个事实,「这世上也不是没有面貌相似之人。。。。。。」但时机太巧,相似的容貌加上那块玉璧,若强行反驳,自己都无法说服。
堂堂储君,生死未卜百来日,不知是如何孤身一人穿越了大半河山,投身乡野间苟延残喘,最后籍籍无名丶悄无声息地死去。
越棠觉得憋闷,掉头推门出去,重见天光后深深吐纳,方才缓过来。
「既然这样,只等府尹来后知会他吧。命他警醒些,尽快报于禁中,请宫中内人确认身份,我们就不必插手了。」
太子是陛下元妻杨皇后所生,杨皇后过身许多年了,但禁中应当还有自小照料太子的傅母丶内侍,究竟是不是真身,就由禁中评断吧!
宋希仁则沉吟片刻,又召来陈翁问话。
「这位郎君出现在此处时浑身是伤,这情形多少不寻常,你们就没问过缘由吗?」
他语气平静,可陈翁却听出了兴师问罪的意思,吓得人都发抖,颤巍巍答:「问,问过的。。。。。。但没问出来。。。。。。起先那郎君情形很不好,话也说不了两句,后来一连昏睡好几日,醒来后精神头是好不少,可从前的事竟然全忘了,姓甚名谁丶从何处来一概不知,咱们也就没再问。。。。。。」
呃,失忆了?
越棠在一旁听得瞠目结舌,所有的稀奇事都撞在了一起,这样的故事,真有人会信吗?
府尹来得很快,大概也被吓着了,满是胡茬的脸如丧考妣,一双粗浓的双眉向下耷拉,一边张罗手下将人装殓带走。
万年县庙小,一时间凑不齐那些帝王家仪制,何况眼下情形也不明不白。府尹伤透了脑筋,便向宋希仁讨主意。
「宋大人以为,下官若草草将殿。。。。。。这位郎君送回京城,禁中可会降罪?」
宋希仁也沉吟不言,仿佛两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