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赵州(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此起彼伏的百姓拥至城门口,一边朝着邹卓文连连磕头求饶,一边向着李煦的方向不停恳求。

是啊……无辜的百姓有什么错……要平白遭此罪?

“够了!邹卓文,我赵州百姓有何罪,你心知肚明。你要抓的人是我,要审的人也是我。放过他们,将牢中的百姓一一放出,我便随你走。”

李煦说罢,翻身下马,拂袍半蹲至老汉旁,亲自扶起他,站立于他的身前。

邹卓文身后躲在城门不敢动的百姓们见李煦将人护在身后的动作,都心有所感,纷纷涌出城,躲到李煦以及兵马后边。

乌拉拉的人群如乌鸦低飞,撞得邹卓文的马受了惊,四处飞蹄。

“放肆……都造反了吗?来人、快来人……”邹卓文使劲地拽回身下的白马才堪堪稳住,厉声喊来手下。

“都给我拿下!”

“是!”

李煦眸中锐光骤起,倏然拔出剑立在一众人马之前,衣袍被袭来的风吹得飞扬。

“我看谁敢动手?!”

一声丹田十足的嗓音从大后方传来,众人也皆纷纷探头望去。

长街那头,一架马车疾驰而来,绣着金边的墨绿色帘帐随着风吹而轻扬开。

开口的正是策马的老仆,车顶还有一面“成”字样的旗。

百姓们见此状,纷纷让开一条道。老仆微弓着背,缓步从车板下来,掀开帘帐。

“母亲?”李煦神色骤变,拎着佩剑从邹卓文面前疾步走过。

来的,正是李迎秋。

邹卓文见李煦如此无视他,怒从心起,急急地朝底下的卫兵喊道,“都干什么吃的?把李煦给我拿下!”

“先帝御赐宝剑在此,谁人敢在造次?”李迎秋立于马车上,高高地举起手上雕着整条金龙的御剑。

御赐之剑,见物如见君。

那道刻得繁复却精致的龙身,线条流畅,威严无比,宛如卧伏中的盘龙。

邹卓文瞪大了眼珠,咬紧牙关,立即下马跪地。

李煦收起剑,拱手行礼,垂眸之下却在深思。

他明明是叫人将李迎秋送去其他院落,怎会回的赵州?

吴至芳将李迎秋扶下马车,李迎秋抵着车背,轻咳了两声,目光从自家儿子身上扫过,又落到另一边的邹卓文。

“我李氏为赵州士族之首,身负州郡之任。这几日被邹大人以各种缘由拒之一见。今日我儿赴乡归来,本郡主特赶来为我李氏子弟乃至赵州子弟问邹大人一句:邹大人,您口口声声的谋逆,是有何证?您说的捉拿,圣上可曾下令诛之,乃至屠城?”

李迎秋来到邹卓文跟前,居高临下地俯视着。

朝代更迭,她这前朝郡主的名号便自觉不提也罢。

没想到时至今日,先帝留给他们李氏的恩赐,还能为之挡上一阵。

邹卓文听罢抬眸,瞅见李迎秋脸色青白,久病未愈般的干枯模样。

目光从她微微晃动的身影上挪开,拎袍起身,拂拂身上落尘,语气颇不在意。

“国公夫人严重了,卓文不过是跟世子开了个玩笑。不过呢,圣人确实有令,令臣‘好好’监查出私兵之事。世子作为李氏子弟,卓文查之,何错?”

“那便劳烦司马大人带着圣令,亲自,去国公府请人。”

李迎秋将手上的御剑递回身后,朝李煦招手,“走,我们回家。”

李迎秋盈盈一笑,眉中恬然,不似方才的厉声。

“噢,对了。司马大人,我李氏尊称你为一声司马大人,是因着圣人之令。你持令欺民之事,我会以成国公府之名,向圣上上奏。劳请你,将狱中百姓悉数放出。若再敢有此事,我李迎秋在此起誓,成国公爷与我,定会亲自上皇城,一头撞死在城门前,为赵州子弟恳求圣人治你邹氏一族之罪。”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