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章(第1页)
一些无关紧要的群消息,平时没什么动静的通讯录倒是多出个红色的小点,她有些好奇地点进去,看见一个微信名为“南溟”的新朋友添加她。
这谁啊?
再看下面的验证消息写着“我是司湳”。
肖禾心里我了个去!睡了一觉起来这么玄幻,司湳竟然主动加她?
她心里腹诽了几句,没敢犹豫赶忙点了同意,然后径直点进聊天框里,就看见顶上对方正在输入。
没过几秒,聊天框里就蹦出一条消息。
南溟:找许老师要了你的微信,今天忘加了,方便以后沟通。
肖禾抿抿嘴,恐怕不是忘了,是她溜的太急了,车刚停稳人就没影了。
她点出键盘,悬着手指想了几秒,“都回来这么久了,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添加的,该不会以为我故意不通过吧?”肖禾咬着大拇指自言自语道,“还是解释一下吧。”
司湳坐在电脑前,书房里只开着几盏落地灯,昏黄的光从墙角柔和地散发出来。
他一手拿着手机,视线落在有些刺亮的屏幕上,看着顶上已经持续了几分钟的对方正在输入。
肖格尔:嗯嗯,好的教授,我才看到添加消息,抱歉回复晚了[苦涩]
一条新消息终于弹了出来。
所以,这么半天就打了这么几个字。
这话回复得没毛病,一般来说对于老师、领导以及不熟悉的人,都是这么一套模式化的客套用语。
司湳不知道对面这个人把他归入了哪一类。
他快速回复了一句:没关系,早点休息。
也足够客套。
“肖格尔…”
司湳看着聊天框顶上的名字,低吟了两声,他顺着对方的头像点进了朋友圈,目光一扫看到一张很清新文艺的背景图,图片上是白蔷薇与一本诗集,背景图下有一句个性签名:
密捏瓦的猫头鹰要等到黄昏到来,才会起飞。
司湳盯着这句话看了几秒,然后往下划了划,发现她发朋友圈并不频繁,半年可见,翻了两下就到底了,有的是安利谁家东西好吃,哭诉论文难搞,跪求防脱发妙招,大多数时候分享一些书籍,书评写的很是认真。
最后返回到聊天框里,看到十分钟前肖禾发来的最后一句:嗯嗯,教授您也早点休息[嘿哈]。
司湳不自觉嘴角扯出个轻微的弧度。
朋友圈,和这个人。
都有点意思。
第12章入驻科大理行
肖禾大概这辈子都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会驻扎在隔壁学校的办公室里,和一堆搞数学的探讨知识。
原因是某一天她把写好的内容发在他们的课题组群里,这个群里除了司湳和另一位教授,剩下的三个学生纷纷提出了不解和疑问。
其实肖禾只负责申报表中一部分内容的撰写,而且尽量用了常规语言来表达,毕竟这是个注重实践性的课题。即使这样,学生们表示有些地方看不明白,肖禾在群里用文字解释了一番,但是涉及到的逻辑脉络比较复杂,这部分背景分析搞不清,后面的主要内容写起来也是问题。
说是帮忙,但这其实就是两个学校间的合作,她是许锦芝的学生,代表的是华大的哲学院,在这个项目上一点都不能马虎,况且她对待学术也一向认真严谨。
这几天她为了这个合作课题也是费了不少心血,天天查资料不说,还硬着头皮连续蹲了三天林涵,每天守在林涵上课的教室门口,一下课就冲进去问问题,搞得林涵见了她都想躲。
肖禾看着群里的消息,文字说不清,教室外的网又不给力,一气之下直奔去了科大。
到了才知道那三个学生最近都待在理行楼里,那是什么地方,那是司湳在的楼,她一边怕遇见司湳,踌躇不安,一边没办法挣扎着还是上去了。
学院很贴心,直接把办公室安排给了课题组,当做讨论的地方。几个学生觉得方便,一连几天没课的时候都待在这里。肖禾到的时候看见办公室里只有四个人,松了一口气,司湳一在,自己就仿佛没什么底气了。
在神面前,小小喽啰顷刻间就会被秒成渣。
她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思路理了一遍,老师自是一听就懂,科大学生的智商更是不用怀疑,面对面一交流基本就都明白了。
后来几天,随着进度的推进,每天几乎都会有几个理论性的问题需要她做出解释,她在自习室里坐上不到半天就会被叫走。
那天她在办公室完成任务刚准备走,平时话比较多的夏俞叫住了她:“学姐,你以后下了课就直接过来呗,你从教学楼走东边的玫瑰路,从小东门出来就是理行楼,比你去自习室还近呢,你这样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