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第1页)
「上次的客人比较多,也没顾得上和您多说几句!」许是家中也有一位读书人,摊主的话就多了起来。
「您说不定将来还能考上状元,以您的经验,有什么样的话能对刚启蒙的孩子说的吗?」说完摊主似乎是觉得自己的要求有些过分,不好意思的挠了挠脑袋。
他一个大字不识,每天辛辛苦苦的方能赚个十几个铜板,他不想儿子往后像他一般的辛劳,便咬咬牙送儿子去读书。
他一介粗人不识字,家中往上数五代也没有读书人,对读书没什么经验可借鉴的,今日又见着了叶胥,才厚着脸皮讨教一番。
叶胥觉得自己之前的那一套学习理论似乎并不适合现在的教育体系,这件事还得是荀文林来。
叶胥怕自己误人子弟,便让荀文林来,荀文林也不推辞,大大方方的说出自己这么多年来总结的学习方法。叶胥也跟着说说自己的见解。
摊主见二人纷纷说出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在一旁反覆的重复了几遍,那模样是生怕自己忘记。
这段的小插曲二人皆没有放在心上,直到一年春节,荀府和叶府均收到一位当今探花郎的新年礼物时才发现,原来当今的探花郎竟是那位摊主的儿子。
那探花郎一直以叶胥为榜样,在他读书期间便听说了许多叶首辅的深功伟绩,他的夫子对叶胥也很是敬佩,说什么为官当如叶首辅,让他们身处官场后,以叶首辅为榜样。
了解了叶胥的丰功伟绩后,探花郎对叶胥很是佩服,觉得自己再读十年书,也想不出这般的妙计,也觉得自己并没有那般大的胆量去实施。更别说自己能否得到皇上的支持了。
知道父亲与叶首辅之间竟有这般渊源后,便送了些礼。自己位卑言轻,也说不上什么话,送些礼物也能聊表自己的心意。
第57章后话暂且不提,等三人付……
后话暂且不提,等三人付过钱后。荀文林放缓了脚步,走在他二人身后。他觉得自己同他们夫夫二人一起吃饭已是有些不合常理了。
若是再厚脸皮的跟在他二人的身后,便是真的有些说不过去了。
当叶胥提出他们三人一同去夜市转转时,荀文林的第一反应便是拒绝。
荀文林看着面前的两人,男子长得高大俊朗,身边的小哥儿娇小白嫩,无论何人来看都会情不自禁的叹一句:真当是一对璧人!
当叶胥说出他们之后的计划时,荀文林是万万不愿同往的。荀文林是想破了脑袋也想不明白:叶胥为何总是有如此多的歪理来说服他一同前往。
以叶胥的话来说就是:现如今他们已是考过乡试的学子了,若是此时不及时的放纵一下自己,往后可能就更加的没有时间了。
再者就是:这省城夜晚的风土人情也不是他们想看就看能看到的。
恰逢现在有时间,暂时没了学业的重担,倒不如好好的享受当下,顺便也见识一下这省城的夜晚风情!
俗话说的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下倒不失为一个好时机。
荀文林倒也不是什么迂腐之人,心中也觉得叶胥说的有理;
若是这次中了举人,那接下来,他必定是要赴京赶考,之后无论是他能不能考中进士,都不会在省城定居的。到时自然也是没有时间来见赏这省城之美了。
若是他考中了进士,就算是外放做官,按照规定也不会分放到此处。若是这次落榜,家中似乎也没有太多的银钱来供他读书了。
若真当如此,那接下来,以他秀才的身份在村子里开一家私塾供家人的温饱应当也是不成问题的。
想通之后,荀文林也不再在意自己在三人之中是否多馀了,一心只想享受现在的时光。他也是看开了:未来的事情未来再说,与其现在杞人忧天,倒不如顺其自然,享受当下。
一番想法在脑中贯穿一通后,荀文林越发的觉得他的这个同窗不仅是在为人处世上与同龄人相比略有天赋,就连这通透程度他也是赶超不上的。
也是,世人总爱想着未来如何如何,却未想着现下是如何那般的好。若人人都是如此,总是因小失大。
于是三人在夜市中逛了许久,一番下来,倒是觉得各个地方的风景确实不同。
虽然他们那个小镇没有省城繁华,但小镇人的淳朴也是省城人不常见的。
陶青和叶胥知道身边还有一人,也不像往常那般的亲密的你侬我侬了。平时二人在一处时,总是黏黏糊糊的,因为叶胥的认知中街道上的行人各个都是行色匆匆,没有人会分散出额外的目光来瞧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