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6章 第 36 章(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每次钟应讲述遗音雅社乐器的遭遇,总能让他呼吸低沉、心脏迟缓。

因为钟应讲的是一位老先生在异国他乡的经历,他感受到的却是战争阴云下,孱弱中国的普通百姓遭受的歧视与傲慢。

能不能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竟然要看别人的心情。

“冯先生在美国待了十来年,1956年回国。找回了7件甬钟6件钮钟,加上原本的6件,一共19件编钟。”

36件成套编钟,十来年过去仅存半数,令人唏嘘。

钟应将师父告诉他的事情,记得一清二楚,“冯先生回国临行前,才决定给编钟取名叫希声。”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老子对无声之音的盛赞,在冯元庆心里,既是感慨编钟遗失后的寂静无声,更是他希望编钟归来的赤诚心声。

有了名字,编钟就显得与众不同,是有主有名的专业乐器了。

为了请美国华人互助会继续帮忙寻找,方便他们对编钟进行比对,冯元庆将希声留在了华盛顿,只带走了自己的二胡。

希声是冯元庆的牵挂,自然是他的徒弟、他徒弟的徒弟柏辉声的牵挂。

钟应曾跟柏辉声学习二胡。

那位温和的老师,时不时就会问师父的消息。

“你师父去了美国,有没有见贺师叔?”

“贺师叔说互助会又买回了几件瓷器,好像还是宋朝的东西,叫你师父去带回来。”

“小应要不要去美国玩玩?如果你去,就能见到贺师叔了。”

师父所说的贺先生、柏辉声所说的贺师叔,正是美国华人互助会的荣誉会长。

钟应没有见过他,却听着他的名字长大。

八十年间,华人互助持续不断的寻找流失的中国文物。

他们送回来的瓷器、画作、青铜,都进入了清泠湖博物馆。

他们还买回了不少雕刻花朵的琵琶,挂满了音乐学院乐器室。

这一切,都是因为那位可爱可敬的贺先生。

他是一位美籍华人,也是冯元庆在美国收下的徒弟。

钟应不知道他的二胡拉得怎么样,但是他的尊师重道、他对师侄后辈的维护关心,从一件件送回中国的乐器、古董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在他心里,贺先生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心系中国,更是值得他尊敬一生的长辈。

只可惜……

钟应眺望教师宿舍的花圈、花束,叹息道:“贺先生知道柏老师去世,肯定会非常伤心。”

一段往事,跨越了近八十年光阴,还结缘三代人。

却没想到,从希声缺失开始的缘分,又在希声重聚时结束。

厉劲秋视线看着悲伤的学生们,想起楼上简陋教师宿舍的哭声,想安慰又觉得语言实在是苍白无力。

沉默许久,他才开口:“伤心归伤心,能够找齐冯先生惦记了一辈子的编钟,贺先生应该会高兴。”

他幽幽叹息道:“而且,编钟找齐了,回国了,柏老师在天有灵,也会高兴。”

他的想法简单直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