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第2页)
“责罚什么?你不劳千里为国谋事,值得嘉奖,起来吧。”
“谢陛下!”林子书起身。
晋灵帝这才看向一旁的方化慈,道:“这位就是商国的使臣?”
方化慈行礼道:“正是,商国言官方化慈见过晋君。”
听见这个熟悉的名字,晋灵帝眼眸微眯,已经明白了几分。
晋灵帝不动声色,问道:“那你们国君是如何看待此次和谈的?”
方化慈道:“我国陛下认为久战劳民伤财,于两国无益,故希望和谈,开通贸易,通婚往来,共谋发展。若晋君有其他提议,我当与我国陛下协商,期望两国能达成一致。”
晋灵帝道:“好!那这几日朕便安排和谈事宜,方大人可住在京都使馆,使馆自然好生招待!”
方化慈拱手行了一礼:“谢晋君,不过在下来此还有一事,是为了挚友李青海。当时在下的确写信劝他来晋国,是己私心,但青海兄回信拒绝并提出希望和谈,停止战争,除此之外,我们二人只谈古今乐事,从未涉及国家隐私。这是在下与青海兄的书信,无一遗漏,望商君细看,还青海兄一个清白!”
赵祥忠接过方化慈书信,递给晋灵帝。
晋灵帝翻开看了许久,神情缓了许久,终道:“信中,李青海字字恳切,为国为民着想,朕着实欣慰,朕也愿意相信,他没有叛国。可朕不能凭借你一人之言就断定他没有一点罪责。其中还有许多疑点,案子还需再审。”
方化慈蹙眉,扬声道:“晋君英明,但在下只求一个守边十二年的忠臣能有一个好下场,而不是被人怀疑指责,蒙受不白之冤!若如此,国之上下,谁还敢做个正直清白之人,谁还敢为国为民赴汤蹈火?!若此案不公,在下斗胆发言,这国将风气不正,人心不稳!”
晋灵帝蹙眉,心中怒火中烧,但强忍着没有发作:“方大人救友心切,朕可以理解,但这是朕的国事!还望不要越矩!”
林子书忙上前道:“陛下息怒,方大人是一时冲动,但并无恶意!现已确认李总督并无叛国,那后面的案子也自当公正,臣等信任陛下,绝无二话!”
方化慈忍了忍,毕竟晋灵帝掌握着李青海的生死大权,他不能惹怒了他,所以方化慈没有再说话。
突然一太监过来道:“陛下,武安候带着育州刺史的师爷和押运官回京了,现把人送到了刑部。刑部尚书请陛下发话,可审否。”
晋灵帝拍案道:“好,把胡庆屏也喊来,到殿上朕亲自审问!不是要公正吗?!朕给你们公正!”
一行人被带到殿上,殿上站了不少官员,刑部尚书、大理寺少卿,以及东厂督主赵楷……
程中筠把账簿递给太监,太监递给晋灵帝。
晋灵帝看了看那些账簿,脸色一沉,而后看着程中筠叹道:“武安候啊武安候,私自插手此案,什么规矩都不顾!朕现在不和你算账,既然这么多人关注此案,那今日在殿上便审个明白!”
晋灵帝起身走到跪着的那几人身边,而后站在了胡庆屏的师爷身前。
“你说,记住,在朕的面前,不要撒谎!”
那师爷头也不敢抬,哆嗦着身子道:“陛下,臣,臣……都是听命与胡刺史,李总督确实没有偷军粮军饷,而是胡刺史倒卖的,账簿在上,胡刺史上任来,勒索育州商吏,私加赋税……臣都是被强迫的!”
那师爷开始不停地磕头,带着哭腔喊着:“陛下,臣都交代了,给臣一条生路吧!”
晋灵帝黑着脸,忽然抬起一脚踢到那师爷的肩膀上,怒骂道:“狗东西!给朕闭嘴!”
一太监利索地上前用布条塞住了那师爷的嘴巴,把人绑了起来。
而后晋灵帝冷冷地看着胡庆屏和那押运官。
“你们还有什么话说?”
那押运官忙道:“臣收了胡刺史的钱,帮他做事,押送军饷时在育州停留,帮他转移部分军饷,除此之外,臣什么也不知道。请陛下饶恕!”
胡庆屏认了命,事情败露,他们没想到程中筠会去育州找人证物证,而赵祥忠也没有把人拦下,看来是准备舍了自己这个棋子。他有自知之明,不敢攀扯赵祥忠,只磕了头道:“陛下,臣全部认下!皆是臣所作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