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宋代 程朱理学(第3页)
于是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士大夫们致力于寻找出儒学的新出路。
以尊王攘夷的程朱理学便产生了,并在宋朝时期受到君主的大力推崇。
“程朱理学的基本观点有,理是唯一准则,通过格物致知去认识理,存天理、灭人欲。”
“程朱理学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是事物的本质和根源。”
“他们认为,理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存在,是万物之源和人类社会的根本准则。”
“理的内涵非常广泛,包括天道、人道、物理、道德、价值等各個方面。”
“理是宇宙万物存在的机理,人世间只有一个理。”
“这个理简单地说就是道理,凡事都有个道理,有个原理,有个机理。”
“这个理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信不信。”
“理表现在具体要求上,就是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等等。”
“你仁就是理,不仁就是没理。”
“你义就是理,不义就是没理。”
“格物是一种探究事物本质的方法,它强调通过对外在事物的观察和探究,达到认识真理的目的。”
“致知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它强调通过内心的思考和领悟,达到深入认识真理的目的。”
“物极必反是程朱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指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这个原理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对社会现象、人类心理、自然现象等方面的解释。”
“因此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论,是一种探究事物本质和获取知识的方法论。”
“同时,程朱理学也强调实践和应用,主张通过格物致知、修身齐家等方式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存天理、灭人欲,认识了天理,就要按照天理去办事。”
“天理是人们的行动指南,人人都要按照天理办事,按照封建伦理纲常处世,以古圣先贤的言行为标准处世。”
“程朱理学的天理是狭隘的天理,比如吃粗茶淡饭是天理,吃大鱼大肉就是人欲。”
“忠君是天理,否则是大逆不道。”
“他们要将人的欲望消灭,如果人人都没有欲望,都无欲无求。”
“那么社会就秩序井然,天下就长治久安。”
“程朱理学还有个特点,特别强调气节,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一说。”
“人要想成才,就要按照这个路径走。”
“认识天理,按照天理为人处世,不能贪图享受,不能有奇思乱想,规规矩矩。”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我原本的意思并不是这样的,被后来的帝王歪曲利用了。
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最开始是针对帝王和士大夫阶层的,并非针对贫民百姓。
可不知怎么的,这一思想竟被歪曲成这样,变成了束缚百姓思想的统治工具。
他之所以提出这一思想,也是为了解决当前国家遇到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