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章(第1页)
今生的所见所闻,陈佑觉得,想让民众活的好,摆在第一位的就是吏治。
只是吏治是个复杂的大工程,非有大威望大手段不能解决。
五代之后最著名的的三次变法,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张居正变法,无不是以吏治为改革开端。
然而这三次变法全都逃脱不了人亡政息的结局,主导者一旦失势,吏治崩坏的更快。
以陈佑现在的地位,还碰不得吏治这么个大蛋糕。
在宣纸上写下大大的“吏”字,又心烦意乱地将纸揉成一团丢进火盆。
现在归州事务都走上正轨,军事上的事情他管不了,只要这归州一日没被蜀军拿下,他在归州能做的就是盯紧了归州官吏。
正想着,门外突然传来丁小驴的声音:“老爷,有自称秦王使者的人在正厅等着。”
“秦王使者?”
陈佑先是一愣,据他了解,这世上并没有秦国啊!再说了,就算新立了一个秦国,派使者来找自己干啥?
突然脑子里灵光一闪:该不会是京城封赏下来了吧?
想到这里,他开口道:“知道了,我马上过去!”
说着,取出火折子将火盆中的宣纸点燃烧尽才推门出去。
说起来,在这个时代取火有些麻烦。日常使用的都是燧石或者火镰,像火折子这样的东西,一来制作比较麻烦,二来很可能出现你要用却发现烧完了或者点不着。【1】
穿过隔墙从二厅走进正厅,厅内有三个身着大周军服的的军士正坐在门口的座椅上等着。
陈佑轻咳一声,军士们立刻站起来,转向陈佑叉手行礼道:“参见司马!”
“免礼。”
陈佑轻轻抬手,也不坐下,就站着问道:“你等所来何事?”
“回禀司马,小的们是受了秦王殿下的吩咐来给司马送敕命、官身的。”
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为重
陈佑听了轻轻一挑眉,难道自己职位换了?
正想着,就见打头的这军士解下身后背着的包袱放到一旁的桌几上,打开包袱,只见里面塞的是布团。
紧接着,拨开布团,取出一个四寸多长的的布袋。
解开系上的布袋口,取出一花绫卷轴。
军士这才双手捧着卷轴恭敬地递给陈佑:“这便是司马的敕命。”
陈佑接过卷轴缓缓展开。
门下开头,年月日结尾,跟着一溜排的“宣”、“奉”、“行”。
正文内容不过几句话,陈佑看在眼里的更是只有这么一句:授明威将军、秦王府司马。
相比于现在的节度府行军司马,升了两阶,且多了明威将军这个散官。
只是,为何还是以武散官任文职?
想不通、想不通。
陈佑将圣旨卷好,这时另外两个军士也解开了自己背着的包裹。
转头看去,一包是绯色公服,另一包则是一个布袋和两个信封。
见陈佑收起圣旨,那军士再次开口道:“殿下吩咐小的东西送到之后就跟着司马!”
“嗯。”陈佑摆摆手,对身后的丁小驴道,“给他们整出一个房间,先下去歇着。”
待丁小驴带着三人离开,陈佑先打开布袋。
是一枚小巧的铜印,寸许大小,鼻钮。翻开来看,阳刻篆书“秦王司马印”。印身上还刻着一行小字:锦瑞三年四月十七,甲四。